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潇湘浦暖全迷鹤,逻逤川寒只有雕。
谁向孤舟忆兄弟,坐看连雁度横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孤寂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独自漂泊、怀念兄弟之情。
“潇湘浦暖全迷鹤”一句,运用了潇湘(即古代的湖南和江西一带)的地理环境,将水鸟的安居乐业与“迷”字相连,传达了一种恬淡自适的情怀。潇湘之所以能暖,是因为它处在南方,气候温和,从而使得鹤也沉醉于这片宁静。
“逻逤川寒只有雕”则是对比之句,“逻逤川”意指北方的河流,春天来临时依旧寒冷,只有雕(一种猛禽)独自在此盘旋。这里通过生动的对比,强化了南北气候差异,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坚韧。
“谁向孤舟忆兄弟”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主题。在这宁静而又凄清的自然环境中,诗人独自乘坐小船,心中不禁浮现起对兄弟的思念。这里的“谁”字,实则是诗人自己,无声地向着那空旷孤寂的世界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最后,“坐看连雁度横桥”一句,则是诗人在此静谧之中,独自坐在船上,看着天际间飞过的雁阵,心中又生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雁阵如同横亘的桥梁,将天地联结,使得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独自漂泊时的孤寂与怀念,以及面对壮阔山河时的心灵超脱。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三面僧邻一面墙,更无风路可吹凉。
他年舍此归何处,青壁红霞裹石房。
竹低莎浅雨濛濛,水槛幽窗暑月中。
有境牵怀人不会,东林门外翠横空。
老病不能求药饵,朝昏祗是但焚烧。
不知谁为收灰骨,垒石栽松傍寺桥。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