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承议

先生隐德世难名,晚见诸孙也自成。

颍水向来须好句,道山今日有宗英。

林湖更觉追随尽,巾帽犹堪语笑倾。

勤苦读书终不补,未须墙角弃长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先生深藏不露,世人难以给他美誉,直到晚年子孙们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颖水一直以来都期待着你的佳作,今日的文坛,你如同杰出的后起之秀。
在林湖边,你的身影让人感到亲近,你的谈笑风生更是吸引人。
尽管勤奋苦读,但最终未能改变命运,不必因此就将书桌上的长灯弃置一旁。

注释

先生:指代有学问的人。
隐德:深藏不露的美德。
世难名:世人难以给予赞誉。
诸孙:众多孙子。
自成:独立成才。
好句:优美的诗句。
宗英:杰出的后辈。
林湖:可能指代文人雅集之地。
追随:敬仰追随。
倾:倾倒,吸引。
勤苦读书:勤奋刻苦地学习。
终不补:终究无法改变命运。
长檠:长灯,古时用于照明的家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为赵承议所作的送别诗。诗中赞扬了赵承议虽然隐居而品德高尚,即使是晚年才被后人认可,他的子孙也都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诗人提到颖水(地名,可能象征着智慧之源)期待赵氏能写出优美的诗句,而今日的道山(比喻学识渊博的人)有了赵这样的杰出人物。诗人感叹自己与赵承议交往中受益匪浅,即使在林湖(可能指环境清幽之处)的闲谈中也能收获知识和欢笑。然而,诗人认为尽管赵承议勤奋苦读,但读书并不能完全弥补一切,不必过于执着于功名,暗示他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必在墙角抛弃那代表学问的长檠(读书灯)。整首诗表达了对赵承议的敬佩和对其未来的期许,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哲理。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送赵教授

束发相看到白头,了知公鬓不胜忧。

可堪亲老须三釜,又著儒冠忍一羞。

平世功名须晚节,向来旬月取封侯。

北州豪杰知谁健,乞我黄淤十里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赵朝请赴苏幕

好合同黄卷,情新更白头。

胡然落丹墨,不坐致公侯。

沙软留徐步,潮回趁急流。

平生湖海兴,日夜逐行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晁无咎出守蒲中

一麾出守自多奇,四十专城古亦稀。

解榻坐谈无我辈,铺筵踏舞欠崔徽。

的桃作剧聊同俗,遇事当前莫后几。

圣世急才常患少,栈羊酾酒待公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晁尧民守徐

中年为别不堪忧,束发登门到白头。

南省望郎仍国士,东方千骑更吾州。

彭翁老寿终遗骨,燕子飞来只故楼。

知己难逢身易老,烦公置醴我归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