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还自光福道中即事

两竿西下日,吾棹正东归。

溪老过桥去,野禽穿树飞。

水将人眼净,叶与鬓毛稀。

纳纳乾坤内,秋风自布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周在十二日返回光福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深沉的哲思。

首句“两竿西下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夕阳西下的景象,两竿象征着日落时分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下来,“吾棹正东归”则点明了诗人的行进方向,与夕阳的西下形成对比,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归宿感。

“溪老过桥去,野禽穿树飞。”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穿越溪流、走过老桥,沿途野禽在树间自由飞翔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通过“穿树飞”这一动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活力。

“水将人眼净,叶与鬓毛稀。”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感受。清澈的水流仿佛洗净了诗人的眼睛,暗示了心灵的净化;而“叶与鬓毛稀”则可能暗喻岁月的流逝,以及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最后,“纳纳乾坤内,秋风自布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宇宙的敬畏之情,以及在自然面前的谦卑态度。“纳纳”一词形容天地之广大,而“秋风自布衣”则可能意味着无论是在广阔的天地间,还是在个人的生活中,自然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它既是一种外在的环境,也是内在精神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以及宇宙奥秘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题画

白雁啼荒渚,苍凉露未收。

潮声惊野客,曙色动孤舟。

霜叶如花好,溪云似水流。

无端乡思切,一上海边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春江送别

头白犹为客,辞家是几年。

离筵临野水,归路入江烟。

鸟度青山外,帆开暮雨前。

春波与春草,怅望一凄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渡口

落日沧波阔,西风木叶稀。

沙头人语杂,烟际橹声微。

灯火谁家起,渔樵几处归。

临岐笑扬子,何事泪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雨中次彦超韵

对雨愁无那,时扃白板扉。

惊看尘鬓改,坐使壮心违。

有客传椷素,何人问布衣。

思君不得见,心逐白云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