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冯文孺

少年射策献长杨,彩笔同驱翰墨场。

君悟莲花窥法藏,我从药里访医王。

迷途转认无生路,度世虚疑不死方。

大地山河皆泡影,不知何处是津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冯文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人品和学问的敬仰。首联“少年射策献长杨,彩笔同驱翰墨场”描绘了冯文孺年轻时才华横溢,与众多才子一同在文坛上竞逐的情景,展现了其早年的辉煌成就。

颔联“君悟莲花窥法藏,我从药里访医王”则进一步揭示了冯文孺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更在精神层面有着深刻的领悟。他如同莲花般清净,窥视佛法的深奥;而诗人自己,则像求医者一样,从药物中探寻生命的真谛,暗含着对冯文孺智慧和修为的赞美。

颈联“迷途转认无生路,度世虚疑不死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惑的反思。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往往迷失方向,但通过冯文孺的引导,诗人仿佛找到了一条通往无生的道路,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虚妄地追求长生不老。

尾联“大地山河皆泡影,不知何处是津梁”则是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深刻洞察。诗人认为,世间万物如梦如泡,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真正的指引或渡口(津梁)或许不在物质世界,而在精神的探索和内心的觉醒之中。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冯文孺作为精神导师的感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冯文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自我认知的深入探讨。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圭峰寺分韵得幽字

绝壑天藏古洞幽,禅堂深夜一灯留。

云边露湿孤峰净,树杪风含万籁秋。

共倚疏林窥月色,更临曲涧听泉流。

自怜浪迹空人世,到处江山足胜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真人庵

海上真人去不回,千年灵洞锁莓苔。

风前尚想朝天舄,云气长封礼斗台。

玉乳时从阴涧落,琪花偏傍石坛开。

红尘扰扰仙都远,日暮空山猿鹤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龙潭

飞流万仞捣龙宫,石磴千盘鸟道通。

白昼雷霆光隐见,晴天云雾碧冥濛。

湍声半落鼋鼍窟,日影斜窥虎豹丛。

坐久石林清啸起,恍疑身世欲乘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同韩孟郁夜访方孟旋于万福寺

长安车马如流水,一到香林便不还。

童子汲泉当茗灶,山僧补衲下松关。

灯悬古榻摊书满,月照疏棂伴客閒。

不是风流许玄度,谁令清净此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