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冯文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人品和学问的敬仰。首联“少年射策献长杨,彩笔同驱翰墨场”描绘了冯文孺年轻时才华横溢,与众多才子一同在文坛上竞逐的情景,展现了其早年的辉煌成就。
颔联“君悟莲花窥法藏,我从药里访医王”则进一步揭示了冯文孺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更在精神层面有着深刻的领悟。他如同莲花般清净,窥视佛法的深奥;而诗人自己,则像求医者一样,从药物中探寻生命的真谛,暗含着对冯文孺智慧和修为的赞美。
颈联“迷途转认无生路,度世虚疑不死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惑的反思。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往往迷失方向,但通过冯文孺的引导,诗人仿佛找到了一条通往无生的道路,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虚妄地追求长生不老。
尾联“大地山河皆泡影,不知何处是津梁”则是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深刻洞察。诗人认为,世间万物如梦如泡,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真正的指引或渡口(津梁)或许不在物质世界,而在精神的探索和内心的觉醒之中。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冯文孺作为精神导师的感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冯文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自我认知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