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探访万福寺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首句“长安车马如流水”,以长安的繁华热闹反衬出寺庙的幽静,形成鲜明对比。接着“一到香林便不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环境的喜爱与留恋。
“童子汲泉当茗灶,山僧补衲下松关”两句,通过描绘寺庙中的日常活动,展现了僧侣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汲水煮茶、修补衣物,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寺庙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灯悬古榻摊书满,月照疏棂伴客閒”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寺庙内的氛围。古旧的床榻上堆满了书籍,在月光的映照下,诗人与客人悠闲地交谈,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知识的滋养。
最后,“不是风流许玄度,谁令清净此追攀”两句,借历史人物许玄度来表达对当前情境的向往与追求,强调了诗人对这种清净生活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福寺夜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深深喜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