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林处士古度

老者人所敬,于今乃贱之。

临财但苟得,不复知廉维。

五官既不全,造请无虚时。

赵孟语谆谆,烦乱不可治。

期颐悲褚渊,耄齿嗟苏威。

以此住人间,动踂为世嗤。

嶷嶷林先生,自小工文辞。

彬彬万历中,名硕相因依。

高会白下亭,卜筑清溪湄。

同心游岱宗,谊友从湘累。

江山忽改色,草木皆枯萎。

受命松柏独,不改青青姿。

今年八十一,小字书新诗。

方正既无诎,聪明矧未衰。

吾闻王者兴,巡狩名山来。

百年且就见,况德为人师。

唯此耇成人,皇天所慭遗。

以洗多寿辱,以作邦家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赠予林处士古度的作品,表达了对年长而品德高尚者的敬仰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诗中批评了当时社会对老年人的轻视以及人们在财富面前的贪婪,提到赵孟的教诲被忽视,导致社会纷扰。诗人以林先生为例,赞扬他的文才出众、品格端庄,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他依然坚守道德,如同松柏常青。诗中还提及王者巡狩的典故,暗示林先生的长寿和智慧可以作为国家的宝贵财富。最后,诗人希望林先生的德行能洗涤时代的耻辱,成为国家的基石。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作者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和对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禹陵

大禹巡南守,相传此地崩。

礼同虞帝陟,神契鼎湖升。

窆石形模古,墟宫世代仍。

探奇疑是穴,考典或言陵。

玉帛千年会,山河一气凭。

御香来敕使,主守付髡僧。

树暗岩云积,苔深壑雨蒸。

鸺鹠呼冢柏,蝙蝠下祠灯。

馀烈犹于越,分封并杞鄫。

国诒明德胙,人有霸图称。

往者三光坠,江干一障乘。

投戈降北固,授孑守西兴。

冲主常虚己,谋臣动自矜。

普天皆爵禄,无地使贤能。

合战山回雾,穷追海践冰。

蠡城迷白草,镜沼烂红菱。

樵采冈林遍,弓刀坞壁增。

遗文留仆碣,仄径长荒藤。

望古频搔首,嗟今更抚膺。

会稽山色好,悽恻独攀登。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攒宫时闻缅国之报

此日空阶荐一觞,轩台云气久芒芒。

时来夏后还重祀,识定凡君自未亡。

宿鸟乍归陵树稳,春花初放果园香。

年年沾洒频寒食,咫尺龙髯近帝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五十初度时在昌平

居然濩落念无成,隙驷流萍度此生。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常随黄鹄翔山影,惯听青骢别塞声。

举目陵京犹旧国,可能钟鼎一扬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王官谷

士有负盛名,卒以亏大节。

咎在见事迟,不能自引决。

所以贵知几,介石称贞洁。

唐至昭宗时,干戈满天阙。

贤人虽发愤,无计匡杌隉。

邈矣司空君,保身类明哲。

坠笏雒阳墀,归来卧积雪。

视彼六臣流,耻与冠裳列。

遗像在山厓,清风动岩穴。

堂茆一亩深,壁树千寻绝。

不复见斯人,有怀徒郁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