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山口绝顶二首(其一)

峥嵘峙西隅,其名金山口。

拱势凌玉泉,分宗自天寿。

捐骑朅独往,宛转携良友。

攀石足犹滑,扪萝蓧在手。

回望目转眴,前首步逾陡。

及其登层颠,诸峰宛相就。?峞各殊状,罗列若拱绣。

皛皛天宇阔,俯之何所有。

入河涌我前,落日在吾右。

微微见楼阁,脉脉分陇亩。

时惟仲冬交,众壑已衰朽。

虽乏芬华敷,弥增嶙峋斗。

天风䬃然下,飘飖吹衣袖。

丹霞翼素裾,白云生左肘。

遗形身已仙,得意岂在酒。

兹山非吾土,石室何当构。

神灵忌穷讨,苍茫立难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攀登金山口绝顶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诗中以“峥嵘峙西隅”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金山口的雄伟气势,接着“拱势凌玉泉,分宗自天寿”进一步渲染了其高耸入云的壮观。通过“捐骑朅独往,宛转携良友”表达了独自登山的豪情与与朋友共赏美景的愉悦。

“攀石足犹滑,扪萝蓧在手”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回望目转眴,前首步逾陡”则展现了山路的险峻。然而,当作者终于登上山顶,“及其登层颠,诸峰宛相就”时,眼前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群山仿佛都围绕在身边。“?峞各殊状,罗列若拱绣”形容了山峦各异的姿态,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展开在眼前。

“皛皛天宇阔,俯之何所有”则表达了站在高处对天地万物的感慨,仿佛一切都在脚下。“入河涌我前,落日在吾右”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河水奔腾,夕阳西下,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壮丽交织在一起。

“微微见楼阁,脉脉分陇亩”则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景观,楼阁隐约可见,农田分布有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而“时惟仲冬交,众壑已衰朽”则点明了季节与环境的关系,冬季的山林虽然失去了春夏的繁华,却也别有一番韵味。

“虽乏芬华敷,弥增嶙峋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即使没有繁花似锦,山石的棱角与坚韧也别具魅力。“天风䬃然下,飘飖吹衣袖”描绘了山风的自由与力量,仿佛能吹动衣袖,带给人无限遐想。“丹霞翼素裾,白云生左肘”则是对色彩与云朵的生动描绘,丹霞映衬着洁白的衣裙,白云环绕在左侧,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最后,“遗形身已仙,得意岂在酒”表达了诗人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并非来自物质享受,而是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兹山非吾土,石室何当构”则流露出对山林的热爱与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建造一间石屋,与自然融为一体。“神灵忌穷讨,苍茫立难久”则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认为深入探索自然的奥秘并非长久之计,应保持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以及站在高处对自然景观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金山口绝顶二首(其二)

地纪控西界,灵山亘北甸。

足弱步屡憩,崖峭石犹践。

枝樛乃能援,葛脆不可挽。

当其意象开,岂复虑绝蹇。

瞻峰皆峛崺,陟涧数回缅。

稍觉天地宽,即看云烟变。

石窦枝自荣,林罅雪尚泫。

兴阔无近寻,登高有远见。

周圻矗五云,易水溅一线。

微茫燕赵区,历历皆可辩。

长啸发灵籁,倦坐石苔藓。

氛垢苟不婴,沉虑斯可遣。

形式: 古风

十二夜月清甚与张子同玩感述

高旻荡浮翳,仲冬淑气清。

凉夜何未央,憩坐临前楹。

舒景扬云端,皓魄委广庭。

灏英鲜瑶席,华彩鉴雕棂。

稍稍风露重,微微河汉明。

眷兹天宇宽,展宴谐芳朋。

抚景遗俗迫,即事寡氛婴。

岂惟祛烦积,亦以湛心灵。

戒盈君子德,和光达士情。

葆曜贞有孚,养晦善自名。

形式: 古风

赠翁仁夫司?河西四首(其一)

洵彼南海英,识子良在蚤。

抗志程令猷,兴文振华藻。

结谊值休运,投分输明抱。

浮岁奄四踰,世故多纷扰。

骐骥鸣枥间,康瓠以为宝。

抚事增慷慨,沉思乱如捣。

形式: 古风

赠翁仁夫司?河西四首(其二)

思捣予何为,迟子音与徽。

昔子当北翔,予方滞南陲。

蓟野郁绵邈,荆岑相蔽亏。

去住犹短蓬,相失忽若遗。

朅来同朝侍,永愿承光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