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山泉

穿云落石细湔湔,尽日疑闻弄管弦。

千仞洒来寒碎玉,一泓深去碧涵天。

烟迷叶乱寻难见,月好风清听不眠。

春雨正多归未得,只应流恨更潺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穿越云层落石细密声响连连,整日里似乎听到吹奏管弦乐声。
从千仞高处洒落如寒冰碎玉,一池深渊碧绿仿佛涵容了天空。
烟雾弥漫树叶纷乱难以寻觅,月色美好风清雅致使人不忍入睡。
正值春雨绵绵归期难以确定,只能任由遗憾随着水流更加潺潺不息。

注释

穿云:穿透云层。
落石:落下的石头。
细湔湔:形容水声细密连绵。
尽日:整天。
弄管弦:演奏音乐,这里指自然的声音像音乐一样。
千仞:形容非常高,一仞为古时长度单位,约等于七尺。
洒来:洒落下来。
寒碎玉:比喻水珠像寒冷中碎裂的玉石。
一泓:一片水域。
碧涵天:绿水深邃仿佛包容了天空的颜色。
烟迷:烟雾缭绕让人迷惑。
叶乱:树叶因风而乱舞。
寻难见:寻找困难,不容易看见。
月好:月色美好。
风清:清新的风。
春雨正多:春天雨水很多。
归未得:不能回去,无法归家。
只应:只能。
流恨:流淌的遗憾,比喻心中的愁绪。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的绵延不绝。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泉图景,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怀念。

“穿云落石细湔湔”一句,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山泉奔腾而下的生动画面。水流如细线般穿过云雾缭绕的高峰,落于岩石之间,声响清晰而持久。

“尽日疑闻弄管弦”则透露出诗人对这自然之音的迷恋与享受,如同音乐一般,让人沉醉不已。

“千仞洒来寒碎玉,一泓深去碧涵天”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泉水从高处飞泻而下,激起冰冷的水花如同破碎的玉石,又汇聚成清澈见底的小溪流向远方,仿佛连通了那湛蓝的苍穹。

“烟迷叶乱寻难见”一句,表达了在山野间追寻泉源的不易,水流隐匿于浓雾和杂乱的树叶之中,增加了探求自然奇观的艰辛与神秘感。

“月好风清听不眠”则表现出诗人在良宵美景中的兴奋与激动,即便是夜深人静,也难以成眠,只愿倾听那清泉伴随着凉爽夜风的声音,享受这份宁静而独特的乐趣。

“春雨正多归未得,只应流恨更潺湲”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山泉的深深眷恋。在春天连绵不断的细雨中,虽然想要返回那美丽的泉边,但又不得其门而入。这种无奈与渴望化作了“流恨”,心中的不舍更添了一份潺湲之声,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然美景无法割舍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山泉声音、形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是一首充满生机和情趣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忆钓舟

青山小隐枕潺湲,一叶垂纶几溯沿。

后浦春风随兴去,南塘秋雨有时眠。

惯冲晓雾惊群雁,爱飐残阳入乱烟。

回首无人寄惆怅,九衢尘土困扬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忆猿

翠微云敛日沈空,叫彻青冥怨不穷。

连臂影垂溪色里,断肠声尽月明中。

静含烟峡凄凄雨,高弄霜天袅袅风。

犹有北山归意在,少惊佳树近房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文德初闻车驾东游

龙旆丛丛下剑门,还将瑞气入中原。

鳌头一荡山虽没,乌足重安日不昏。

晋客已知周礼在,秦人仍喜汉官存。

自怜闲坐渔矶石,万级云台落梦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无题

万态千端一瞬中,沁园芜没伫秋风。

鵁鶄夜警池塘冷,蝙蝠昼飞楼阁空。

粉貌早闻残洛市,箫声犹自傍秦宫。

今朝陌上相非者,曾此歌钟几醉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