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

霜铃夜语诃林黑。送芳尘,雨连陌。

断鹭稀芦共头白。动横塘词客。相思泪点黄金滴。

怕园英,为无色。鸣籁空山静时觅。罢洒风邻笛。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画面,寒霜覆盖下的树林显得格外寂静,夜晚的铃声在其中回荡。诗人通过"霜铃夜语"和"诃林黑",营造出一种凄清而神秘的氛围。"送芳尘,雨连陌"则暗示了离别之感,细雨绵绵,道路漫长,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断鹭稀芦共头白"借景抒情,描绘了孤独的白鹭与稀疏的芦苇,它们的白色形象与环境融为一体,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孤独。"动横塘词客"中的"词客"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他的心被触动,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相思泪点黄金滴"直接表达了深深的思念,泪水如同黄金般珍贵,却只能独自滴落。"怕园英,为无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担心美好的事物因为思念而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最后,诗人试图在空山静谧之时,通过悠扬的笛声来寄托相思,但"鸣籁空山静时觅"的寻找,反而更显孤独。

整体来看,这首《滴滴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夜晚的景色,融入了离别、相思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情。陈洵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鬲溪梅令.僧院早梅一花先放

峭香不许闹蜂闻。未来春。记得相逢如梦、作梨云。

浪吟千树身。此时一点见花真。掩孤颦。

漫想明朝花在、客愁新。半妆浑绝伦。

形式:

归国谣

红玉。几度照花银蜡烛。麝云檀雾温燠。

旧屏经雨绿。梦中记传天曲。沸帘筝语促。

沈郎频缓腰束。散珠量满斛。

形式:

归国谣

苔点。傍槛绣尘金潋滟。照楼黄月方崦。

学妆人冉冉。玉匣凤弦闲掩。蠹纨乾泪染。

白头宫女多感。听歌心事减。

形式:

一丛花.邻西一废园新种梅数十株,连日六禾来讯,余未有以应也。偶出见花,喜报六禾

此花除我更无邻。犹是隔年春。

窥墙便欲深心许,岁华静、蜂蝶逡巡。

香讯懒对,闲门早闭,各自过黄昏。

何郎词笔久销魂。垂老尚情亲。

小楼绣被熏香罢,又还念、空谷佳人。

输与夜来,一方明月,流水二三分。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