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留题

何由通九曲,始自凿三门。

夏禹功如小,东溟位岂尊。

鼋鼍当日窟,鸡犬此时村。

涡恐和山漩,涛疑若石奔。

势愁舂地轴,声想震天阍。

寺庙中流耸,烟云两岸屯。

楼台疑蜃吐,舟楫畏鲸吞。

游客虽惊险,居僧不厌喧。

如潮无振鹭,似峡欠啼猿。

孤店经商少,雄司漕运繁。

人家无钓具,鸟道有䉡痕。

丧胆寻遗迹,伤心吊溺魂。

坼城唐记列,砥柱祖名存。

况复诗书载,狂题愧雅言。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如何能通过那曲折的九曲河,是从最初开凿的三门开始的。
夏禹的功绩虽然微小,但东海的地位难道不高贵吗?
鼋鼍昔日的洞穴如今成为村落,鸡犬的叫声回荡在村庄周围。
涡流似乎要与山峰相旋,浪涛仿佛像石头般奔腾而来。
势头强大得似乎要捣毁地轴,声音响亮得震动天宫。
寺庙屹立在河流中央,两岸烟雾缭绕。
楼阁如同海市蜃楼般浮现,船只畏惧被鲸鱼吞没。
游客虽感到惊险,居住的僧人却习以为常。
这里像潮水一样没有白鹭飞翔,又缺少猿猴的啼鸣声。
孤独的店铺生意清淡,而大运河的运输繁忙。
岸边人家没有垂钓的工具,只有鸟儿飞过的痕迹。
胆战心惊地寻找过去的遗迹,悲伤地凭吊溺水的灵魂。
唐代的记载详细列出城池变迁,祖先的名字像砥柱般永存。
更何况还有诗书记录,我这狂放的题诗实在愧对文雅之言。

注释

九曲:形容河流曲折。
三门:河流或山隘的三个通道。
夏禹:古代治水英雄。
东溟:古代对东海的称呼。
鼋鼍:古代传说中的水生动物。
鸡犬:比喻村落居民日常生活。
涡恐:形容水流旋转的恐惧感。
天阍:天宫的门,比喻高远之处。
寺庙:宗教建筑。
蜃吐:海市蜃楼,虚幻景象。
鲸吞:比喻巨大威胁。
振鹭:白鹭飞翔的样子,象征宁静。
啼猿:猿猴的叫声,增添生机。
雄司:大规模的管理机构。
漕运:古代水上运输。
鸟道:险峻山路,鸟儿才能飞过。
狂题:狂放的题诗。
雅言:文雅的语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的《三门留题》,描绘了黄河三门峡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诗人通过描绘大禹治水开凿三门的艰辛,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他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河水汹涌澎湃,鼋鼍出没,楼台倒映在烟云中的景象,展现了峡谷的险峻与神秘。

诗中既有自然景观的壮观,如“势愁舂地轴,声想震天阍”,又融入了人文历史,“丧胆寻遗迹,伤心吊溺魂”,提及唐代记载和砥柱山的典故,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游客面对此景的惊叹与居僧对日常生活的平静,以及当地商业和交通的繁忙。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历史文化的韵味,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山水游记佳作。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上左冯陈使君

祖德相门阑,分符众比难。

忧民如有病,见客似无官。

地镇三秦重,衙当二华寒。

道心轻仗钺,诗性鄙登坛。

佐幕多名士,开筵少俗欢。

星连蒲分野,河带渭波澜。

劝课耕初动,行香漏未残。

书容吾道借,琴听越僧弹。

拜敕风鸣佩,朝元露湿冠。

皇恩终锡马,清梦必骖鸾。

报国嫌言利,脩真笑鍊丹。

高碑人待立,此咏愿同刊。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长安龙图陈学士宠示重阳日翠微楼上见览拙诗之作兼蒙寄翠微楼长乐亭二记各述一绝寄而谢之.长乐亭

长安长乐古来坡,新创离亭景致多。

从此祖筵休别唱,记中自有断肠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白头公

有何辛苦有何愁,个个林间尽白头。

细叶累巢花影暖,微虫共食竹阴秋。

清音岂许黄莺伏,素羽曾教白鹭羞。

唯尔鬓毛应似我,相逢不用话因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和邺都赵尚书见寄

将钺截琼瑶,亲题寄山野。

喜若再和羹,味如重啖炙。

身在蜗庐中,心悬雀台下。

龙门许复登,奔驰宁俟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