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故址

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

不见督邮人,祇闻解印事。

径花虽就荒,台月还留醉。

赋罢清流诗,西畴春已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寘]韵

翻译

先生已经归来,留下一片需要弯腰耕作的土地。
再也见不到督邮的身影,只听到关于解下官印的消息。
小径边的野花虽然荒芜,但台上明月仍引人沉醉。
写完清流诗篇后,西边的田野春天已经来临。

注释

先生:指诗人或尊称的长者。
遗:遗留。
折腰地:需要弯腰劳作的地方,比喻辛苦的农事。
督邮:古代地方官员。
祇:只。
解印:解下官印,辞职或卸任。
径花:路边的野花。
荒:荒芜。
台月:明亮的月光。
赋罢:写完。
清流诗:清雅流畅的诗。
西畴:西边的田地。
春已至:春天已经到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童潮所作的《渊明故址》。诗人通过对陶渊明归隐之地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敬仰和对其诗意生活的赞美。"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写出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宁静生活,"折腰地"暗指不再为官的自由自在。接下来的"不见督邮人,祇闻解印事",通过对比官场的督邮与田园的解印,进一步突显了陶渊明远离尘嚣的选择。

"径花虽就荒,台月还留醉",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色的荒芜与静谧,暗示了陶渊明在此处的闲适与沉醉于诗酒之中。最后两句"赋罢清流诗,西畴春已至",以清流诗篇的完成和春天的到来,展现了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创作的丰收和季节的更迭,也寓含了他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故址的细腻描绘,赞扬了他的高洁品格和理想生活,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3)

童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劳渡

借问谁家舟,孤横劳渡水。

远携蓑笠来,满载暮烟紫。

拍手唱沧浪,沙鸥惊不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蒸豚

嘴长毛短浅含臕,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

红鲜雅称金盘饤,熟软真堪玉箸挑。

若把膻根来比并,膻根自合吃藤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白苎

绣帘垂,画堂悄,寒风淅沥。

遥天万里,黯淡同云羃羃。

渐纷纷、六花零乱散空碧。

姑射宴瑶池,把碎玉、零珠抛掷。

林峦望中,高下琼瑶一白。严子陵钓台迷踪迹。

追惜。

燕然画角,宝钥珊瑚,是时丞相,虚作银城换得。

当此际、偏宜访袁安宅。

醺醺醉了,任他金钗舞困,玉壶频侧。

又是东君,暗遣花神,先报南国。

昨夜江梅,漏泄春消息。

形式: 词牌: 白苧

瑞鹤仙

睹娇红细捻。是西子、当日留心千叶。西都竞栽接。

赏园林台榭,何妨日涉。轻罗慢褶。

费多少、阳和调燮。

向晓来、露浥芳苞,一点醉红潮颊。双靥。

姚黄国艳,魏紫天香,倚风羞怯。云鬟试插。

引动狂蜂浪蝶。

况东君开宴,赏心乐事,莫惜献酬频叠。

看相将,红药翻阶,尚馀侍妾。

形式: 词牌: 瑞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