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

怜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权。

夔卨定求才济世,张雷应辨气冲天。

那知沦落天涯日,正是陶钧海内年。

肯向泥中抛折剑,不收重铸作龙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可怜你不久就要离开通川,知道你已掌握改变命运的大权。
夔和卨必定会寻求有才之人来拯救世界,张和雷的气势仿佛要冲破天际。
谁知道我在此失落的日子,正是你治理国家的辉煌时期。
你怎肯将宝剑丢弃在泥中,而不去重新铸造成锋利的龙泉剑呢?

注释

怜君:对你的怜悯或关心。
通川:地名,这里代指诗人朋友所在的地方。
造化权:改变事物发展、主宰命运的权力。
夔:人名,古代贤臣的象征。
卨:人名,与夔一同象征有才能的官员。
济世:拯救世界,解救时弊。
张雷:可能指两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象征豪迈气势。
沦落天涯:流落远方,处境困苦。
陶钧海内:治理国家,教化天下。
海内年:指全国范围内的时代。
抛折剑:放弃或失去原有的才华或机会。
重铸:重新打造,比喻重新振作。
龙泉:古代名剑,这里代指宝剑,也象征英雄或有才之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李尚书新受官职、掌握重权的祝贺之情。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友人的才华和能力,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

“怜君不久在通川”一句表明李尚书曾在地方任职,但现在已经升迁到中央。"知已新提造化权"则指出李尚书新获得了重要的职位,能够施展其才干,为民造福。

“夔卨定求才济世”中的“夔卨”,在古代神话中是一种可以控制水患的神兽,这里用来比喻李尚书能像神兽一样,解决国家和百姓的问题。"张雷应辨气冲天"则形容其声势如雷鸣,能够直达云霄,显示出李尚书的才华和力量。

“那知沦落天涯日”一句意味着时间飞逝,转眼间已到达了人生的高峰。"正是陶钧海内年"则暗示诗人认为李尚书现在所处的位置,如同古代仙人陶钧在神山大海中修炼成仙的传说,意味着他已经达到了事业上的巅峰。

最后两句“肯向泥中抛折剑,不收重铸作龙泉”表明李尚书宁愿把宝剑扔在泥土中也不愿意再去争夺那些世俗的荣耀和财富,"不收重铸作龙泉"则强调他已经超脱物质追求,只愿做一个清高脱俗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李尚书才华与功业的赞美,以及对其人品高洁的肯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祝福。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闻杨十二新拜省郎遥以诗贺

文昌新入有光辉,紫界宫墙白粉闱。

晓日鸡人传漏箭,春风侍女护朝衣。

雪飘歌句高难和,鹤拂烟霄老惯飞。

官职声名俱入手,近来诗客似君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

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凭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

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

到时想得君拈得,枕上开看眼暂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闻雷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馀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