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雁声》描绘了一幅深秋离愁的画面。首句“旧国啼霜浅渚边”,以雁鸣唤起对故乡的思念,霜降时节,雁南飞,哀鸣声中寓含着游子的乡愁。次句“入秋诗思冷于烟”,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和诗人心中的孤寂,比秋烟还要冷的诗思,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
“江南客梦三千里,塞北音书十九年”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长久的漂泊与音信难通的苦楚,江南与塞北相隔万里,音书往来稀疏,时间跨度长达十九年,足见其羁旅之久与思乡之深。
“露白不堪如此夜,月明无可奈何天”写出了夜晚的凄清,露水凝结,月光皎洁,却只能让人感到无奈和心痛。最后,“伤心寒到芦花水,莫叩潇湘渔父舷”以芦花飘零、湘江渔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归乡无望的深深哀伤,不愿再去打扰那在湖上生活的渔夫,更显其孤独与绝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雁声、秋景和人物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人生的无尽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