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赠三一居士张明道

昔年在俗,常畏三久,三张绵被重重。

取笑风仙训诲,三髻山侗。

古来马氏三宝,如今有、三被扶风。

三一法,便悟来雪里,高卧三峰。

从此依凭三教,把三乘妙法,子细研穷。

内运三光照耀,坎虎离龙。

存三守一三载,觉三田、一粒丹红。

三三数,要心琴三叠,得与仙同。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昔日尘世中,常惧长久的事,三张厚被层层叠叠。
嘲笑风仙的教诲,三髻山的侗族人。
自古以来马家三宝,现今又添了、三床被子保暖。
领悟三一法门,在雪地里静坐,独占三座山峰。
从此依赖儒佛道三教,深入研究三乘佛法的奥秘。
内在运行三光普照,如坎卦的虎和离卦的龙。
修炼三年,守持一心一意,感知三田中的丹红。
运用三三归一的法则,弹奏心琴三层,达到与仙人相同的境地。

注释

俗:世俗,指尘世生活。
三久:长久的事,这里可能指修行中的难关。
绵被:厚重的被子,象征温暖和保护。
风仙:道教中的仙人。
侗:侗族,中国少数民族。
马氏三宝:古代传说中的珍贵物品。
扶风:此处可能指保暖之意。
三乘妙法:佛教术语,指三乘佛法的精妙之处。
坎虎离龙:象征天地人三才的卦象。
三田:道家修炼中指人体内的三个区域。
心琴:比喻内心的修炼。
仙同:与仙人相同,达到超凡境界。

鉴赏

这首元代马钰的《满庭芳·赠三一居士张明道》是一首词,表达了对三一居士张明道修行境界的赞赏和对其佛法精深的理解。词中“昔年在俗,常畏三久”描绘了作者过去的世俗生活,对修行时间的长久有所畏惧。接着,“三张绵被重重”象征着修行路上的层层障碍,而“三髻山侗”则可能暗指佛教中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或道教的三清(玉清、上清、太清)。

“古来马氏三宝,如今有、三被扶风”提到马氏家族的传承,以及张明道的修行成就,如“三被扶风”可能寓意其修行带来的强大支持。随后,“三一法”、“雪里高卧三峰”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精进和悟道的境界。

词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佛法的深入研究,“三教”指的是儒、释、道三家,“三乘妙法”则是佛教的教义,“内运三光照耀”象征内在智慧的觉醒,“坎虎离龙”可能指太极图中的坎水和离火,代表阴阳交融。接下来,“三田”、“一粒丹红”是道教修炼术语,表示身心合一的境界。

最后,“三三数”、“心琴三叠”体现了对数字和音乐的领悟,表达出与仙人同修的追求。整首词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张明道修行成就的敬仰和对其佛法造诣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880)

马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赠三水县三老先生

志当坚确。性常柔弱。心猿意马牢缚。

爱欲尘情俗念,一齐拂却。

过去未来事理,莫寻思、更休计度。

居物外,守清贫潇洒,莫嫌寂寞。

慎勿忧愁衰老,如有病,心中转生欢乐。

若是临行好弱,境界休著。

常守真常无伴,得灵明、自然辉霍。

神光灿,管惺惺洒洒,超升碧落。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赠于九皋先生

休言百岁,七十者稀。那更不测之期。

闲想妻男,自己总是行尸。

眼前荣华境界,是昏迷、性命根基。

如省悟,把家缘撇下,物外修持。

灵利翻成懵懂,便蓬头垢面,密护玄机。

真息绵绵,祥瑞遍满华夷。

欲赴蓬莱径路,仗三千、功满云归。

神光灿,与大仙相聚,有甚亏伊。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赠于瓦罐先生

有荣有辱,有利有害。有喜有忧相待。

有得有失,自是有成有败。

为人有生有死,但有形、必然有坏。

休著有,自古来著,有有谁存在。

好认无为无作,道无情无念,无憎无爱。

无我无人无染,无著无碍。

无心有消业障,这无无、人还悟解。

无中趣,得无生无灭,超越三界。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赠小胡村李姑

姑姑修炼,听予重告。先要断除烦恼。

擒捉心猿意马,休使返倒。

如同男儿决裂,莫踌躇、更休草草。

速下手,仗十分苦志,免参阎老。

万种尘缘一削,得真欢真乐,渐通玄奥。

密护无为清静,自然之道。

应物真常幽阒,气神相结成丹宝,功行满,跨祥云,归去三岛。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