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客长安作五首(其二)

三川北拱帝城开,古殿阴移万树哀。

地老黄蒿通作柱,霜侵白骨半生苔。

临城猎骑櫜弓入,带郭渔舟击棹回。

近说西羌诸部劲,秋深牧马过边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秋日的萧瑟景象,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悲凉氛围。

首联“三川北拱帝城开,古殿阴移万树哀”以宏大的视角展开,三川之水北向拱卫着帝都,古老的宫殿在阴云中显得格外凄凉,万木似乎也在哀叹。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三川北拱象征着对皇权的忠诚与敬畏,古殿阴移则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衰败,万树哀则是自然界的共鸣,共同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气氛。

颔联“地老黄蒿通作柱,霜侵白骨半生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情绪。黄蒿作为地老天荒的象征,与宫殿的柱子相连,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霜侵白骨,白骨上长满青苔,既是对战争残酷的隐喻,也是对生命消逝的哀悼。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颈联“临城猎骑櫜弓入,带郭渔舟击棹回”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城外的猎骑带着弓箭归来,渔舟在城郭附近的水域中划桨返回。这两句看似寻常,实则蕴含深意。猎骑的归来可能象征着狩猎的结束,也可能是某种军事行动的收尾;渔舟的归航则代表着一天劳作的结束。这些日常场景与前文的悲凉氛围形成对比,暗示着即使在动荡的时代,生活依然在继续,人们仍旧在寻找生存的意义。

尾联“近说西羌诸部劲,秋深牧马过边来”点明了诗的主题之一——边疆的安全与稳定。西羌诸部的强大,意味着边疆的威胁,而秋深之时,牧马过边,既是对季节更替的描述,也是对边防警戒的提醒。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长安秋日的凄美与深沉,以及对历史变迁、生命脆弱、国家安全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

李因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其三)

终南太华古林垌,更使长河绕户庭。

日落夕曛三辅紫,云开秋色五陵青。

门空光禄群游榻,院冷尚书旧讲经。

何处笛翻《杨柳》夜,故园风雨忆飘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其四)

西来宛马络青丝,万炬围城罢猎时。

黍逼故宫秋自满,鸿号中泽暮何之?

浮云回首悲关塞,返照经心望崦嵫。

一滞双洲情不惬,蒹葭摇落好谁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其五)

曲江池水已成墟,江岸篱花傍客车。

采地纵观周召邑,沧波高枕汉唐渠。

村舂廖落斜阳里,野哭分明旧创馀。

咫尺村陵连郑谷,抚时怀古一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得傅征君山信

河汾文献未全空,《盅》上《乾》初有是公。

不卜同舟瞻郭泰,徒知《中论》拟王通。

芳期虚讯春来鸟,剧饮犹传雪后鸿。

他日荜门相修处,下车应拜采桑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