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归汉图

文姬别胡地,一骑轻南驰。

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

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

停鞭屡回首,重会知无期。

孰云天壤内,野心无人彝。

凡物以类偶,湿化犹相随。

穹庐况万里,日暮惊沙吹。

惜哉辨琴智,不辨华与夷。

纵怜形势迫,难掩节义亏。

独有思汉心,写入哀弦知。

一朝天使至,千金赎蛾眉。

雨露洗腥瘢,阳和变愁姿。

出关拜汉月,照妾心苦悲。

妾心倘未白,何以觐彤墀。

狐死尚首丘,越鸟终南枝。

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文姬告别胡地,独自骑马向南疾驰。
可叹贤王北归无望,只身带着两个儿子。
两个孩子抱着父亲哭泣,询问母亲要去何处。
她停下马匹频频回头,深知此别后可能再无相见之日。
谁说天地间只有人情,动物也有相似的情感。
万物皆有同类,湿润之地的生命仍相互依存。
在这万里穹庐之下,日暮时分风沙狂卷。
可惜她虽有辨识琴音的智慧,却分辨不出华夷之别。
即使处境艰难,也无法掩盖她的节义。
唯有思念汉土的心,深深刻在哀伤的琴音中。
一日天使降临,以千金赎回她的女儿。
雨水洗净了污秽,阳光驱散了愁容。
出关后对着汉月叩拜,月光映照着她内心的苦楚。
若我的心意未能表白,又怎能踏入朝廷的红砖之地。
狐狸死后仍头向故丘,鸟儿也终归南枝。
李都尉的命运为何如此,终老在阴山的边陲。

注释

胡地:指匈奴人的居住地。
南驰:向南疾驰。
贤王:指曹操。
二儿:指曹彰和曹植。
节义:气节和道义。
彤墀:皇宫中的红色台阶,代指朝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蔡琰归汉图》,描绘了蔡文姬离开胡地,踏上回归汉土的艰辛之路。诗中通过蔡文姬与孩子的离别场景,展现了她的深沉情感和对故土的眷恋。她虽然被赎回,但心中的苦楚并未因环境改变而消减,反而在月光下更加清晰。诗人借蔡文姬的遭遇,表达了对忠诚节义的赞美,以及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最后,诗人以李都尉的形象,暗示了蔡文姬的归宿,尽管远离中原,但仍坚守着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蔡文姬形象的悲剧色彩。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题水云深处

霏霏弄閒态,滟滟扬素纹。

幽人不可即,但见水与云。

苍狗纷世情,瞿塘在平地。

所以盟白鸥,万荷最深处。

形式: 古风

赠兰坡星翁

深林澹孤芳,一洗桃李姿。

采采坡云暮,持之欲遗谁。

故人青云端,或在江海涯。

青云达者路,江海幽人期。

有如一种兰,升沈亦殊岐。

南宫香满握,谁使纫湘累。

客笑试问君,君曰数所为。

嗟予偶阅理,焚膏自童时。

功名千载芬,白首心已违。

富贵倘贻臭,不如贫贱怡。

吾生吾自断,为谢君平帷。

形式: 古风

赠玉泉真士

紫霞之佩绿玉筇,鞭笞鸾凤八极空。

碧泓照人悬万瞳,黄冠无数趋下风。

自言试邑沧海东,飘忽风雨倾槐宫。

湛卢夜吼将安从,尔来长啸招葛洪。

丹气不死横为虹,全胎十月还倥侗。

三花自聚天无功,笑我双鬓垂秋蓬。

十年白石煮不红,安得四方上下如云龙。

形式: 古风

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

火旂燄燄烧坤垠,蒺藜满道风扬尘。

槁苗无花不作谷,老农扶杖田头哭。

哭声不为填沟渠,室罄何以供官输。

檄龙呗佛寂不应,蜥蜴那能擅权柄。

泰霞真士鞭风霆,绿章叩天天亦惊。

玄云沛雨起肤寸,点点都是盘中饭。

须臾收敛归无声,翩然驾虬出山城。

我闻调元功自古,亢为常旸伏常雨。

庙堂有道司牧良,坐看玉烛开金穰。

淮南捕蝗蝗更在,饥蛟齧人陆成海。

肥羊日日供大官,论功乃使专黄冠。

真士寸田无水旱,天机子夜交离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