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余遂不复前进,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幸未发晕。逾时就卧草间。踵至者见受重伤,不复加刃。至十九日,舁回寝室,家已掳掠一空。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其三)

母子邀天幸,羁栖境倍屯。

谁怜赤手厄,仍此素心人。

惠异黔敖食,寒嗟范叔身。

后先资接济,酬报是何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庚申四月遭遇贼寇侵扰的艰难处境,展现了作者面对逆境的坚韧与平静。诗中通过对比“惠异黔敖食”和“寒嗟范叔身”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仁义之举的向往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同时,诗人强调了在困境中得到的接济与帮助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首联“母子邀天幸,羁栖境倍屯”,开篇即点明了作者及其家人在动荡时期所面临的困境,虽有天幸之感,但实际处境却更加艰难。接着,“谁怜赤手厄,仍此素心人”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身处逆境中仍保持本心的自我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周围环境的无奈与悲哀。

颔联“惠异黔敖食,寒嗟范叔身”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古代受到仁义之士帮助的黔敖与范叔,表达了对古代仁义之举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困顿与无助。

颈联“后先资接济,酬报是何辰”,表明了作者对于在困难时刻得到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并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机会回报这份恩情,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感恩之心。

尾联“幸未发晕”、“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等描述,直接揭示了作者在遭遇贼寇时的惨烈经历,以及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坚强与镇定。最后,“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则展示了作者在历经磨难之后,仍然努力恢复生活常态的决心与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个人命运的起伏,也蕴含了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与对社会正义的呼唤。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在逆境中坚持自我、寻求帮助、期待回报的人生态度,以及在苦难中展现出的坚韧与希望。

收录诗词(57)

缪重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至海陵不遇,因访小云侄于射阳,口占一律

范叔真寒士,途穷转欲歌。

才疏知己少,贫极累人多。

衣食怜奔走,关津受折磨。

阿咸情自厚,幸得复相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余在海陵诸承成斋从兄关照感赋一首

回忆趋庭日,频闻说项斯。

十年嗟契阔,两载共流离。

客路能分润,幽斋只暂随。

性天真挚处,情厚繫人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读唐人乱离诗有感

烽烟未靖切忧思,步月看云百不宜。

皇旅行看风扫萚,妖氛应是雪融曦。

劝餐每拂家人意,临变常怀履险时。

纵获安居廑内顾,江乡何日慰斯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月暗秋城柝十二韵

碧月连宵朗,中秋倍有情。

如何敲急柝,陡觉暗层城。

桂雾迷长岭,萝云罨太清。

笛搀邻院韵,砧寂隔墙声。

望讶蟾光敛,喧从雉堞盈。

肃霜寒九节,杂响聚三更。

冷想催刀尺,巡还和鼓钲。

忽韬明镜影,定乏旅人行。

漠漠重关影,凄凄细柳营。

苍凉鸿又到,嘹唳鹤偏鸣。

遥夜千门静,羁愁百感生。

谁家蝴蝶梦,击破寸心惊。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