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蒙仆射侍中贾寄示游噀上弊园归至湖上诗一章研味钦服不能自已辄成拙句仰答来贶

脩篁小坞潩水湄,略有亭观体甚微。

陪京上宰乐幽趣,闲乘斋舫临荆扉。

是时仲夏之晦日,日轮停午炎炎时。

披襟岸帻意自适,林下穆若生凉飔。

子猷爱竹不问主,鲁侯在泮因成诗。

妍词丽句溢累幅,金壶酒墨何淋漓。

公适东偏访颜陋,愚当北道承萧规。

魏人思公过召伯,一言一话无所遗。

畴昔篇章仅三百,至今琬琰罗珠玑。

跨山飞阁常逃暑,白醪满泛黄金卮。

沈李浮瓜信美矣,回船弄水曾无之。

遥瞻德星方聚处,正与两两交光辉。

颍川异迹冠天下,湖上胜景邻日围。

鹿舆桂楫亟游览,即见零雨东山归。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宋代文彦博所作,题为《伏蒙仆射侍中贾寄示游噀上弊园归至湖上诗一章研味钦服不能自已辄成拙句仰答来贶》。诗中描绘了诗人贾某游历于山水之间的情景,以及其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首句“脩篁小坞潩水湄”,描绘了一片修长的竹林环绕着小山丘,临近潩水岸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接着,“略有亭观体甚微”则点明了此处虽有亭台楼阁,但规模并不宏大,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陪京上宰乐幽趣,闲乘斋舫临荆扉”两句,通过“上宰”这一称谓,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地位,同时表达了他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乐趣。他们乘坐斋舫,悠闲地靠近荆扉,进一步展现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接下来,“是时仲夏之晦日,日轮停午炎炎时”描述了仲夏时节的一个特定日子,太阳高悬,炎热难耐。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却能“披襟岸帻意自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自在。

“林下穆若生凉飔”一句,以“穆”字形容林下的宁静与凉爽,仿佛自然界的微风都为这场景增添了几分清凉与舒适。这里引用了王子猷爱竹的故事,以及鲁侯在泮成诗的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公适东偏访颜陋,愚当北道承萧规”两句,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他们对彼此作品的欣赏与尊重。通过引用“魏人思公过召伯”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畴昔篇章仅三百,至今琬琰罗珠玑”两句,赞美了友人过去创作的三百篇作品,如今依然珍贵如宝石,体现了对文学成就的敬重。

“跨山飞阁常逃暑,白醪满泛黄金卮”描绘了友人在山间飞阁中避暑,饮酒畅谈的情景,展现了生活的雅致与乐趣。

“沈李浮瓜信美矣,回船弄水曾无之”则通过“沈李浮瓜”这一夏日消暑的传统活动,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曾经的欢乐时光。

最后,“遥瞻德星方聚处,正与两两交光辉”两句,以“德星”象征友人的美德与智慧,表达了对友人品德的崇敬。同时,“颍川异迹冠天下,湖上胜景邻日围”赞扬了友人及其作品的卓越成就,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深刻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及其作品的深情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融合。

收录诗词(454)

文彦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子骏朝议归阙

累年分领西台宪,留滞周南人共叹。

蚤传文价出坤维,为有仙才生阆苑。

桂籍登科既已失,兰筋飞步终难绊。

两持漕节赋均平,历守藩符政宽简。

圣皇继统始谋庙,哲辅官材专进善。

巍巍云阙此归觐,禁严侍从须邦彦。

离襟欲判重徘徊,林下相从池上杯。

别后思君何处望,肩舆频上紫金台。

形式: 古风

送乾元寺`住持实大师

乾元古道场,宛在香山阳。

实师应请去,无滞于一方。

飘然振镮锡,殊不事包囊。

孤风尤可尚,静法固有常。

真心得正住,安重如陵冈。

况闻师议论,博洽而精详。

和会禅与讲,若登圭峰堂。

迎知向学众,汲汲趋门墙。

洪钟既大叩,随宜为发扬。

清伊自南来,长波极渺茫。

所谓筏喻者,利济如侨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某伏蒙宫师相公杜寄示新居诗斋沐捧读不胜铭叹某谨成拙诗一章上纪盛德粗伸谢意

年至即还政,贤哉近古稀。

明哲冠四辅,谋猷翊万微。

名遂身乃退,意确天弗违。

奇节焕青简,遗法在黄扉。

仁里开新第,德宇翔采翚。

宴宅俭有制,丘墙高可依。

雅言重金鼎,清音繁玉徽。

一览近观徼,三复终研几。

私橐永缄秘,蔀室增光辉。

信矣贤人业,发于君子机。

孤生怀绛帐,引颈咏缁衣。

圣神方图任,日冀东山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招刘伯寿秘监

君自山中来,熟见山中事。

我亦山中人,素怀归山志。

切望青牛车,细问归山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