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其二)

玉节珠幢出翰林。诗书谋帅眷方深。

威声虎啸复龙吟。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

高山流水遇知音。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玉节珠幢的仪仗从翰林中走出,诗书谋略的帅才备受关注。
威严如虎啸龙吟,声名远播。
我身为先生门下的弟子,今日相遇,就让我们畅饮一番。
如同高山流水遇到知音,相见恨晚。

注释

玉节:象征权力和尊贵的仪仗。
珠幢:装饰有珠子的华盖。
翰林:古代官署,负责起草诏令。
谋帅:策划军事将领。
眷方深:关注和期待深厚。
威声:威严的名声。
虎啸:像老虎咆哮一样威猛。
龙吟:如龙鸣般威严或才华横溢。
门下士:弟子或追随者。
知音:理解并欣赏对方的人。

鉴赏

此诗为北宋时期文学家张孝祥所作的《浣溪沙·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知识的渴望。

"玉节珠幢出翰林"一句,描绘了一位学者或官员拥有高超文学素养的形象,其中“玉节”、“珠幢”皆为珍贵之物,比喻其文章如同宝物一般珍贵。"翰林"指的是翰林院,是皇帝的顾问和文学创作机构,出自翰林的人自然是学富五车。

接下来的"诗书谋帅眷方深"一句,则表达了对经典文化的深入研究,对军事策略的精通。这里的“诗书”指的是儒家经典和文学作品,"谋帅"则是指军事上的筹划与布局,显示出作者不仅文才横溢,还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第三句"威声虎啸复龙吟"通过比喻手法,形容其声音如同猛虎的吼叫和龙的长鸣,展现了诗人雄壮的声音和非凡的文学才华。

接着的“我是先生门下士”表明了作者自视为某位学者或名师的弟子,显示出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追求。而“相逢有酒且教斟”则描绘了一种人间美好的场景,即在偶然相遇时,与朋友共饮酒,这里的“教斟”意味着分享和传授。

最后一句"高山流水遇知音",则是用了古代音乐家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形容作者在精神上寻找到了一位能够理解自己心灵的人。这里的“高山流水”象征着深邃的音乐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而“知音”则是指能够欣赏并理解这种境界的人。

综观全诗,张孝祥通过这首词展现了自己对学问、文学、友情以及精神上的追求与向往。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碰撞。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其九)

冉冉幽香解钿囊。兰桡烟雨暗春江。

十分清瘦为萧郎。

遥忆牙樯收楚缆,应将玉箸点吴妆。

有人萦断九回肠。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二十一)

晚雨潇潇急做秋。西风掠鬓已飕飕。

烛花明夜酒花浮。

醉眼定知非妙赏,□词端为□□留。

想君泾渭不同流。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十四)

鳷鹊楼高晚雪融。鸳鸯池暖暗潮通。

郁金黄染柳丝风。

油壁不来春草绿,栏干倚遍夕阳红。

江南山色有无中。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一)

楼下西流水拍堤。楼头日日望春归。

雪晴风静燕来迟。

留得梅花供半额,要将杨叶画新眉。

莫教辜负早春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