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其十四)

鳷鹊楼高晚雪融。鸳鸯池暖暗潮通。

郁金黄染柳丝风。

油壁不来春草绿,栏干倚遍夕阳红。

江南山色有无中。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鳷鹊楼高晚雪融",设定了画面:在一个高耸的楼阁之上,午后时分,积雪开始融化,这个场景传递出一种春意盎然、冰消雪融的生机。

"鸳鸯池暖暗潮通",则是对水域景象的描绘。鸳鸯池内的水温上升,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而“暗潮通”则表明水流畅通无阻,这里水生动态丰富。

"郁金黄染柳丝风"中,“郁金黄”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在春日的色彩,或许是阳光照射下的景象。“柳丝风”则是对细腻柳絮随风摇曳的情形的描绘,给人以生动和柔美之感。

"油壁不来春草绿"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楼中庭院的精心修剪与自然界中野草的生长形成对照。油壁可能指的是围墙或建筑物,而“春草绿”则是外部景象的写实。

"栏干倚遍夕阳红",诗人站在栏杆旁,尽情享受着晚霞满天的美丽景色。这一句强调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欣赏。

"江南山色有无中",结尾处,诗人以一种哲理的语境,表达了对自然界永恒之美的赞叹。这里“有无”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存在与不存在,而是指景象在视觉上既显现又隐退,不可捉摸。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春色之美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现。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其一)

楼下西流水拍堤。楼头日日望春归。

雪晴风静燕来迟。

留得梅花供半额,要将杨叶画新眉。

莫教辜负早春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十三)梦山未释然,再作

一片西飞一片东。高情已逐落花空。

旧欢休问几时重。

结习正如刀舔蜜,扫除须著絮因风。

请君持此问庞公。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十八)用沈约之韵

细仗春风簇翠筵。烂银袍拂禁炉烟。

旃书名字压宫垣。

太学诸生推独步,玉堂学士合登仙。

乃翁种德满心田。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七)亲旧蕲口相访

六客西来共一舟。吴儿踏浪剪轻鸥。

水光山色翠相浮。

我欲吹箫明月下,略须停棹晚风头。

从前五度到蕲州。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