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湛师回罗浮花首山

翩然拂袖忽然回,带得罗浮面目来。

乞食又还双足茧,坐禅岂是寸心灰。

故依花首从三靖,旋摘茶芽供一杯。

兰若苦空君不厌,可能为我扫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轻盈转身忽然归,罗浮仙姿随之现。
乞讨食物双足磨破,打坐修行并非心灰意冷。
依花而居随三靖,即刻采茶烹煮一杯。
寺庙清苦你不嫌弃,能否为我清扫青苔?

注释

翩然:轻盈的样子。
拂袖:挥动衣袖。
忽然:突然。
罗浮:传说中的仙山。
面目:容貌。
乞食:乞讨食物。
双足茧:双脚因走路而磨出老茧。
坐禅:打坐冥想。
寸心灰:内心并无灰暗。
花首:花开的地方。
三靖:可能指三位友人或尊者。
旋摘:立刻采摘。
茶芽:嫩茶叶。
兰若:寺庙。
苦空:佛教中指苦和空无。
厌:嫌弃。
扫:清扫。
苍苔:青苔。

鉴赏

诗人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出家人返回山中修行的画面。"翩然拂袖忽然回,带得罗浮面目来"表达了湛师一瞬间决定回归自然,从尘世间带着对罗浮湖的向往回到山中。此处"拂袖"象征着摆脱尘嚣,而"带得罗浮面目来"则透露出诗人对湛师此举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乞食又还双足茧,坐禅岂是寸心灰"写出了湛师在归隐山中后的生活状态。"乞食"指出家人为了修行而向世人乞讨食物的苦行,而"双足茧"则形象地表达了长时间跋涉所带来的身体磨难。"坐禅岂是寸心灰"则深刻揭示了禅修过程中内心世界的清净和坚定。

"故依花首从三靖,旋摘茶芽供一杯"这两句诗写出了湛师在山中的平静生活。"故依花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依恋,而"从三靖"则指代代相传的禅宗修行法门。"旋摘茶芽供一杯"描绘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画面,茶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清心寡欲、淡泊明志。

最后两句"兰若苦空君不厌,可能为我扫苍苔"则表达了诗人对湛师坚持禅修之路的钦佩和期待。"兰若"指的是佛教中的清净之地,"苦空"形容出家人的艰难生活,而"君不厌"则是对湛师坚守初心的赞赏。"可能为我扫苍苔"则是一种愿望,希望湛师能够在精神上给予自己指引和清扫内心尘埃。

整首诗通过对湛师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出家人坚守信仰、淡泊明志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200)

李昴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鉴师住灵洲寺

少年芹泮也儒冠,底事缁袍染异端。

孤岛一灯开佛屋,长身七尺占僧单。

钟鸣鱼叩随缘过,棹舞鸥飞取次看。

亭下听经鼋在否,石栏摇影碧波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演侄三首(其三)

一同休戚尉相关,肉食那容职旷瘝。

验视难真防木刻,追擒易误戒弓弯。

千寻树看萌芽始,万里行从跬步间。

大抵穷通皆定分,炎门邪径莫跻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演侄三首(其二)

五常百行异其名,腔子源头一个诚。

数马似愚宁过谨,悬鱼虽矫却真清。

宽和爱众众同爱,骄倨轻人人所轻。

诗好何如勋业好,旂常元不载诗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演侄三首(其一)

少年政要识艰难,受国恩深早一官。

著力莫孤先世望,从头细把四书看。

金兰益友真同志,菽水慈亲曲尽欢。

学取老夫穷意思,免教人指裤繻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