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悦支师分别的情景以及对友人北归的思念之情。首句“红树河桥别”,以红树映衬河桥,渲染出离别的氛围,红树的鲜艳与河桥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离别的哀愁。接着“青萝水寺期”,想象友人在青萝覆盖的水边寺庙等待重逢,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来惟杖锡”一句,写出了友人行旅中的简朴与自由,锡杖是僧侣行脚的标志,暗示了友人的僧侣身份。“得失只称诗”,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无论得失,都以诗歌来表达和寄托情感,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超然的心态。
“细雨依松色,孤烟结柳丝”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意境。细雨轻柔地落在松树上,与松树的颜色相映成趣;孤烟在柳丝间缭绕,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寂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思念之情。
最后,“东林叹无主,三过落花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东林寺(此处或指友人常居之地)的感慨。东林寺在诗人的心中象征着友人与美好时光的所在,如今却因友人的离去而显得空荡荡的。三过落花时,意味着多次经过这个时节,每一次都勾起了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深深的不舍与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