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雨过小有秋气

雨过犹长夏,秋深从洞庭。

江涵郭门白,山到戍楼青。

天意怜卑湿,吾谋有醉醒。

柴门夜不掩,高枕看流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初秋时节雨后的景象,充满了季节交替的微妙变化和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首联“雨过犹长夏,秋深从洞庭”以对比手法开篇,雨后虽已入秋,但暑气未消,仿佛仍处于夏季之中;而洞庭湖的秋意则更为明显,暗示着季节的更迭。这里运用了“犹”和“从”两个词,分别强调了夏末的余热和秋深的特征,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变化。

颔联“江涵郭门白,山到戍楼青”进一步描绘了雨后江面与山色的美丽景象。江水映照着白茫茫的天空,郭门(城门)在白光中显得格外清晰;远处的青山则呈现出一片青翠,直至戍楼(守卫边疆的瞭望楼)处依然可见。这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壮丽的画面,展现了雨后大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颈联“天意怜卑湿,吾谋有醉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他认为上天似乎对低洼潮湿的地方特别眷顾,既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醉醒”二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愉悦与清醒。

尾联“柴门夜不掩,高枕看流星”则是对诗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他选择在夜晚不关门,安心地躺在高枕上观赏夜空中的流星。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巧妙表达,展现了宋诗特有的意境美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观云

江上秋多雨,山中昼出云。

太虚终日曀,叠嶂不时分。

半觉蛟龙气,皆成虎豹群。

微风动阊阖,暂喜见西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山行

危涂烦侧足,积水向吹襟。

云树参天直,风湍殷地深。

翠香秋后草,巧语霁来禽。

信美非人境,无为久滞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泛舟

野境寻不尽,幽欢良自如。

犹疑梦为鸟,谁谓子非鱼。

岸树绿已合,渚蒲长且疏。

逍遥此中意,何减漆园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初夜

海气三阴早,秋宵一刻长。

凉风吹树动,疏雨过云忙。

寂寂庭槐落,微微径竹香。

蛩声畏人寝,故故近眠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