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其十一)李陵台

日暮官道边,土室容小憩。

汉将安在哉,荒台犹髣髴。

低徊为之久,怀古增歔欷。

长风吹旷野,飞雨千里至。

萧条苍山根,草木馀爽气。

常怜司马公,予夺多深意。

奏对实至情,论录存大义。

史臣司述作,遗则敢失坠!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行走在京城大道上的旅人,在日落时分于简陋的土室稍作歇息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感慨。诗中“汉将安在哉”一句,直接点明了对历史英雄的追思,而“荒台犹髣髴”则以荒废的遗迹象征英雄事迹的消逝,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和英雄不朽的思考。

接着,“低徊为之久,怀古增歔欷”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长时间驻足,沉浸在对历史的沉思中,内心充满了对过往英雄的哀叹与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英雄精神的颂扬。

“长风吹旷野,飞雨千里至”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长风呼啸,大雨倾盆,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思绪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对历史沧桑感的描绘。

“萧条苍山根,草木馀爽气”则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萧瑟,暗示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事迹的逐渐淡出,但“草木馀爽气”又象征着英雄精神虽已远去,但其影响仍存于世间,给予后人以启示和力量。

最后,“常怜司马公,予夺多深意”提到司马公(司马迁),表达了对这位历史记录者的敬仰,认为他不仅记录了历史事实,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这不仅是对司马迁个人的赞美,也是对历史记录者责任的强调,即不仅要客观记录,更要洞察历史的本质,传递深远的智慧。

“奏对实至情,论录存大义”则进一步阐述了历史记录者应具备的品质——真诚、深邃,以及对历史大义的坚守。这不仅是对司马迁的评价,也是对所有历史记录者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精神的崇高敬仰,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记录者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历史本质的探索。

收录诗词(463)

黄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潜,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 字:晋卿
  •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 生卒年: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木棉絮

难得晴天晴有絮,偏非雪地雪留痕。

虹光海日前身事,鸪影江山一缕魂。

宁可风怀让杨柳,几曾衣被慰黎元。

词人老作英雄语,越峤声坛定一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北海以归舟诗见示倒用其韵和之

避难馀生自沧海,栖心一阁等江湖。

故檠秋梦人何远,枯笔南床道已孤。

苦以琼瑶问迂我,喜从翎羽识真吾。

建章重叠天荒阔,老马何曾竟识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哭云陔

书生智胆起风雷,岭外江山得此才。

赤手南陲军纛建,片帆西渡锦囊开。

处身不为功名显,布政都从谨愿来。

难后只能容一面,病床研泪写沉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寂园示答无庵诗得一绝

堕泪销魂趁落晖,北风愁绝客南归。

人随云水心随月,是否坡翁善学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