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自寿(其十五)

能排元美惟熙甫,稍近昌黎只穆修。

二子苦甘微有会,一时毁誉竟何忧。

终身恨未几神味,下手深知避镂锼。

四十年来炉火候,不偏刚处岂偏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纾所作的《七十自寿(其十五)》。林纾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而闻名,但此诗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另一面。

诗中提到“能排元美惟熙甫”,意指在文学上能够与元好问、王实甫并列的只有郑光祖。接着,“稍近昌黎只穆修”则表示与韩愈风格相近的只有穆修一人。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郑光祖和穆修在文学上的独特地位。

“二子苦甘微有会,一时毁誉竟何忧。”这里提到的“二子”指的是郑光祖和穆修,他们虽然风格各异,但在文学创作中都经历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他们对此并不忧虑。这反映了两位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自信。

“终身恨未几神味,下手深知避镂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创作的反思,认为即使在艺术追求上有所遗憾,但能够避开过于雕琢的技巧,保持作品的自然韵味,也是一种难得的成就。

最后,“四十年来炉火候,不偏刚处岂偏柔。”总结了诗人四十年的创作生涯,强调了在艺术表达上追求平衡,既不过于刚硬也不过分柔和,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林纾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功底,也流露出他对艺术追求的独到见解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收录诗词(35)

林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水纪事

波涛夜掀床,起视堂浮芥。

呼童急索履,化凫弄狡狯。

床前黄耳犬,迎作江豚拜。

家真空四壁,天阔我眼界。

东邻闻墙倾,西舍报屋坏。

恍逢昆阳门,万瓦震一败。

谁负水衡钱,尽偿河伯债。

水势远涨天,转使大海隘。

雨脚垂长绳,系日不出晒。

鸠与鹊争能,勃溪声逞怪。

十室九无烟,蛛网釜上挂。

浮鸥且时来,盍载麦舟卖。

惊呼海盗至,连橹严列械。

历劫又甲兵,贻患非癣疥。

县官令甲下,府帖户丁派。

颇闻逐鱼鳖,犹愈刈菅蒯。

家家门键失,日日刁斗戒。

书生学水战,申谕及髫䯰。

属垣语邻翁,夜警各謦欬。

吾有老瓦盆,聊用抵鼓鞴。

任恤重古风,危倾切情话。

饥溺痛由己,守望慎勿懈。

端阳拟寒食,何处悬蒲艾?

欲吊楚大夫,恐伤母年迈。

离骚亦罢读,问天色为晦。

惜无铜弩手,三千射澎湃。

形式: 古风

渔梁遇陈蘅田同载至杭州为别

无衣无裳,莫上渔梁。

渔梁三日落大雪,冻我手僵君足裂。

知名十载不识面,滑澾驿亭始相见。

百钱藉救身饥寒,村茶恨涩酒恨酸。

山农惊说冷得紧,君辈儒衣那能忍?

呼船载上严陵滩,同舟贵人冷眼看。

为龙为蛇,一上一下,不升于天,泥蟠在野。

昨日北风今日南,过眼当作阴晴谈。

未须惆怅杭州别,慎勿相忘渔梁雪。

形式: 古风

钓台阻风

北风吹浪向南来,自爱鱼肥酒瓮开。

七尺钓竿三尺艇,朝朝愿系子陵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伐木词

上山知入云深浅,出云忘计山近远。

不辨人声与斧声,但闻啄木四山鸣。

枝叶斫多手欲坼,砺斧就觅涧边石。

老夫气力非少年,歇担时复赪两肩。

小儿作筐学折柳,路有遗金未解取。

析薪克荷不为苦,松柏埋人能活汝。

会稽太守坐厌贫,有薪不卖杀其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