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词

上山知入云深浅,出云忘计山近远。

不辨人声与斧声,但闻啄木四山鸣。

枝叶斫多手欲坼,砺斧就觅涧边石。

老夫气力非少年,歇担时复赪两肩。

小儿作筐学折柳,路有遗金未解取。

析薪克荷不为苦,松柏埋人能活汝。

会稽太守坐厌贫,有薪不卖杀其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伐木者在山中劳作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的意境。

首句“上山知入云深浅,出云忘计山近远”,诗人以登山者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知。上山时,他们能够感受到云雾的深浅,而走出云层后,却忘记了山的距离,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接着,“不辨人声与斧声,但闻啄木四山鸣”一句,通过声音的对比,展现了伐木工作的繁忙与自然界的生机。伐木声与啄木鸟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展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也突出了自然界的活力。

“枝叶斫多手欲坼,砺斧就觅涧边石”描绘了伐木者劳作的艰辛。他们砍伐枝叶,以至于手都快被磨破,寻找石头磨砺斧头,展现了伐木工作的繁重和伐木者的坚韧不拔。

“老夫气力非少年,歇担时复赪两肩”则通过老伐木者与年轻伐木者的对比,表现了岁月的痕迹和劳动的艰辛。老伐木者虽然体力不如年轻人,但在休息时肩膀仍因劳累而泛红,体现了他们的辛勤付出。

“小儿作筐学折柳,路有遗金未解取”描述了孩子们在伐木现场的学习与发现。他们学习制作篮子,甚至发现了路上的金子却不拾取,展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对规则的尊重。

最后,“析薪克荷不为苦,松柏埋人能活汝”表达了对伐木工作的态度。即使背负沉重的木材,也不觉得辛苦,因为松柏可以滋养生命,体现了伐木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会稽太守坐厌贫,有薪不卖杀其身”则是对官场腐败的讽刺。会稽太守因贫困而坐立不安,却不愿卖掉木材来改善生活,最终选择自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伐木工作中的辛劳与自然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4)

林寿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攫麦叹

十亩种地九亩荒,一亩割者青未黄。

县官苦陈户逃籍,将吏怒说农登场。

风追马蹄不相及,湿薪未燃灶火熄。

健儿攫去麦三升,孙扶翁姥抱瓮泣。

形式: 古风

陇州咏物诗四首选二(其一)蝉

寄托在高旷,翻遭俗耳惊。

千崖集秋气,万木奏商声。

歌有楚骚逸,言如晋代清。

谅因发幽滞,天籁自孤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陇州咏物诗四首选二(其二)鹰

陇山纷燕雀,稀见海东青。

天地向空阔,烟云抉杳冥。

平芜一睥睨,凡鸟几膻腥。

不羡金绦宠,飞腾绘尔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入竹谷

暑行不张盖,午暍背沃浆。

外灼忍须臾,内热我久忘。

僮仆望谷趋,麇麚速走藏。

两崖面东西,一涧盘中肠。

下瀹功德水,旁熏知见香。

桧柏妙有意,向风招人凉。

众绿倏倒影,摇荡天沧浪。

已出尘埃外,立脚判牢强。

浮云倘来物,敢尔拂衣裳。

弃去誓深入,履险犹康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