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其三)翠楼

条山翠气横,隐嶙秋空窄。

危楼雨初度,卷幌延佳色。

扑扑满前轩,岚光真可摘。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峦翠绿的雾气弥漫,秋空显得更加幽深狭窄。
高楼上雨刚刚停歇,窗帘微启,迎接美好的景色。
窗外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岚光,仿佛可以直接采摘到。

注释

条山:形容山脉连绵起伏。
翠气:青翠的雾气。
隐嶙:隐藏在山石中的样子。
秋空:秋天的天空。
窄:狭小。
危楼:高楼。
初度:刚刚过去。
卷幌:卷起窗帘。
延:迎接。
佳色:美好的景色。
扑扑:形容岚光浓厚。
满前轩:充满眼前的空间。
岚光:山间的雾气或光影。
真可摘:仿佛可以伸手摘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翠色与岚光交织的山峦秋景图。开篇“条山翠气横,隐嶙秋空窄”,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山峦如横亘的翠绿气息,它们似乎在秋日的蓝天下显得更加狭窄,给人一种深邃莫测之感。紧接着“危楼雨初度,卷幌延佳色”,则是从另一角度切入,描绘了一场刚过的细雨,为高耸的楼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柔和。雨后的景致常带有几分清新,这里的“卷幌”形象,更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细腻的捕捉。

最后两句“扑扑满前轩,岚光真可摘”,则是一幅动态图景。诗中的“扑扑”声效仿佛能让读者感受到马蹄踏过石阶的声音,而“满前轩”则描绘出一番繁盛的景象。而那“岚光”在这里被形容为“真可摘”,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有种触手可及的亲切感,彷佛读者可以直接从画中将那山峦的光彩揽入怀中。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墨和深邃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神秘又美好的翠色世界。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其五)静斋

□□□□□,□□□□□。

聊窥碧甃缺,寒草生历历。

时闻山鸟呼,未得全幽寂。

形式: 古风 押[锡]韵

和邵兴宗秋夜学舍宿直

直舍逍遥度清夜,暂投逢掖解儒冠。

高楼影背星河转,疏竹气兼风露寒。

篱下黄花新蕊乱,门边碧柳旧株残。

折腰把板今无有,勿似陶潜遂弃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邵尧夫秋霁登石阁

飞檐危槛出林端,王屋嵩丘咫尺间。

独爱高明游佛阁,岂知忧喜满尘寰。

目穷莽苍纤毫尽,身得逍遥万象闲。

暇日登临无厌数,悲风残叶已珊珊。

形式: 七言律诗

和江邻几六月十一日省宿书事

长夏金正伏,火意尤骄盈。

夫子寓官舍,无术逃烦蒸。

轩窗豁四开,灭去壁上灯。

纻衣不可亲,羽扇安能胜。

濯泉泉已温,抚簟簟可憎。

万叶悄无风,但有飞蚊鸣。

六府燥不濡,喉舌烟尘生。

摄衣起徐步,四顾天正晴。

云汉浅欲涸,箕毕徒纵横。

忽思终南巅,秀出秦云青。

上有长松林,蔽日深杳冥。

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

安得蹑轻屐,杖策缘峥嵘。

挂冠芙蓉阙,结屋高崖棱。

回视万钟禄,飘撇如飞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