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邻几六月十一日省宿书事

长夏金正伏,火意尤骄盈。

夫子寓官舍,无术逃烦蒸。

轩窗豁四开,灭去壁上灯。

纻衣不可亲,羽扇安能胜。

濯泉泉已温,抚簟簟可憎。

万叶悄无风,但有飞蚊鸣。

六府燥不濡,喉舌烟尘生。

摄衣起徐步,四顾天正晴。

云汉浅欲涸,箕毕徒纵横。

忽思终南巅,秀出秦云青。

上有长松林,蔽日深杳冥。

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

安得蹑轻屐,杖策缘峥嵘。

挂冠芙蓉阙,结屋高崖棱。

回视万钟禄,飘撇如飞蝇。

形式: 古风

翻译

漫长的夏天正值盛暑时节,炎热之气尤其强烈。
先生寓居官舍,无法逃脱这酷热的蒸烤。
门窗大开,熄灭了墙壁上的灯火。
麻布衣服不能抵挡热浪,羽扇也无法驱散暑气。
泉水虽想清凉,却已微温,摸着竹席都觉得讨厌。
万籁俱寂,只有蚊虫嗡嗡作响。
朝廷各部门干燥无比,喉咙和舌头仿佛蒙上了烟尘。
他整理衣物,缓缓起身散步,四周天空晴朗。
银河似乎快要干涸,星斗随意排列。
忽然想起终南山顶,青翠的秦云缭绕。
山上有参天松林,遮天蔽日,幽深寂静。
山下有万丈深渊,藏着远古的寒冰。
如何能穿上轻便的木屐,拄杖攀登险峻的山路。
挂冠归隐芙蓉宫阙,建屋于高崖之巅。
回头看看那些丰厚的俸禄,觉得就像飞舞的苍蝇一样无足轻重。

注释

长夏:漫长的夏季。
金正伏:盛暑时节。
夫子: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烦蒸:酷热蒸烤。
濯泉:清凉的泉水。
挂冠:辞官归隐。
芙蓉阙:宫殿的代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烦躁心情和逃避世俗的愿望。

"长夏金正伏,火意尤骄盈"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即炎热的盛夏。"夫子寓官舍,无术逃烦蒸"表明诗人身处官场,却无从摆脱俗世纷扰。

接下来的几句"轩窗豁四开,灭去壁上灯。纻衣不可亲,羽扇安能胜。濯泉泉已温,抚簟簟可憎。万叶悄无风,但有飞蚊鸣"描绘了诗人在炎热中所采取的避暑措施,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逃避。

"六府燥不濡,喉舌烟尘生。摄衣起徐步,四顾天正晴"则是诗人出行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环境干旱和个人的烦躁情绪。

最后几句"云汉浅欲涸,箕毕徒纵横。忽思终南巅,秀出秦云青。上有长松林,蔽日深杳冥。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安得蹑轻屐,杖策缘峥嵘。挂冠芙蓉阙,结屋高崖棱。回视万钟禄,飘撇如飞蝇"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心中所向往的超脱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陈殿丞芍药

化工馀巧惜春残,更发浓芳继牡丹。

檀点藏心殷胜缬,异香迎鼻酷如兰。

琼楼窈窕仙家宅,云叶低垂醉里冠。

自有殊功存药录,不当独取郑诗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始平公见寄八韵

向来从后车,雍容镇藩垣。

政成簿书简,终日侍清樽。

今兹备言职,不得登朱门。

违离讵几时,风色变寒温。

忽聆吉甫什,穆如承话言。

安得六翮生,随意远飞翻。

垂耳倦新羁,蹀足思华轩。

谅无伯乐顾,疲劳安敢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和始平公贻一二宾僚

儒冠蔼蔼从平津,东阁由来盛众宾。

终始何尝忘教育,高卑曾不间疏亲。

共陪樽俎无虚日,空喜溪山得主人。

白雪屡歌殊未和,自知羞愧后车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昌言官舍十题(其七)水红

梦想水乡游,阶庭植笼古。

宛如江外行,高帆落寒浦。

烟枝静疏秀,风穗闲低举。

于今看未好,漠漠宜秋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