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兴福寺镇静庵

西山楼阁涌波涛,西国高僧见白毫。

贝叶有文留藏室,天花无迹上方袍。

毒龙在钵秋云湿,驯虎当门夜月高。

听法他年陪相国,定因元亮置松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西国高僧在西山楼阁间修行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高僧的超凡脱俗与佛法的深邃。首联“西山楼阁涌波涛,西国高僧见白毫”以壮丽的自然景象衬托出高僧的非凡气质,仿佛波涛中涌起的楼阁,不仅象征着高僧的修行之地,也隐喻了佛法的广大深邃。颔联“贝叶有文留藏室,天花无迹上方袍”则进一步描绘了高僧在修行过程中的精神世界,贝叶上的文字记录着佛法的智慧,而天花的飘落则象征着高僧修行的功德与清净。

颈联“毒龙在钵秋云湿,驯虎当门夜月高”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高僧的修行比作对内心杂念的征服,如同将毒龙关入钵中,让其在秋云湿润的环境中无法为害;同时,驯服猛虎,使其在月光下显得温顺,象征着高僧通过修行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力量。尾联“听法他年陪相国,定因元亮置松醪”表达了对高僧未来的期许,期待他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也暗含了对高僧修行成果的认可,如同陶渊明般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僧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修行者的超然境界,同时也寄托了对高僧未来成就的期望与祝福。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月三日泛舟

六月三日好天气,清江转柁雨晴初。

树头云敛出红日,石脚水生跳白鱼。

何处老翁还独钓,可怜游子未安居。

野王堆前三女窦,得意唱歌随所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七夕

沧江雨歇暑渐微,银床一叶迎秋飞。

牵牛相对织女出,明月不照征夫归。

寸心耿耿只自苦,双鬓萧萧今更稀。

仰候神光向中夜,秋萤暗度鸳鸯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十一月廿三日夜集次韵卢廷举

河桥春向柳条归,买酒从教更典衣。

倒海北风三日盛,著人南雪六花飞。

铜盘烧蜡诗初就,羯鼓催觞令不违。

身后空名亦何用,独怜张翰早知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剪韭轩

三韭行厨亦浪誇,傍人犹笑庾郎奢。

春宵翠截山中叶,腊月黄分雪后芽。

野饭犹能留上客,侯鲭岂复到贫家。

盘中一箸青丝细,绝胜芜菁散作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