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剪韭轩》描绘了明代诗人贝琼在冬日里以新鲜剪韭款待宾客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首句“三韭行厨亦浪夸”,开篇即以轻描淡写的口吻,描述了厨师为了准备三根新鲜的韭菜而显得有些夸张的行为,暗示了食物的珍贵与主人的用心。接着,“傍人犹笑庾郎奢”一句,通过旁观者的笑声,侧面烘托出主人对美食的追求并不为外人所理解,甚至可能被视为奢侈之举。
“春宵翠截山中叶,腊月黄分雪后芽。”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剪韭的场景。春天时,山中的韭菜翠绿欲滴;到了腊月,经过雪后的洗礼,韭菜呈现出金黄色,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野饭犹能留上客,侯鲭岂复到贫家。”这两句表达了主人虽身处简陋之家,但仍然能够以朴素的食物招待尊贵的客人,展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和不拘小节的性格。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阶层差异的反思。
最后,“盘中一箸青丝细,绝胜芜菁散作花。”将剪好的韭菜比喻为细如青丝,与芜菁(一种蔬菜)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韭菜的独特魅力。这一句不仅赞美了韭菜的美味,也寓意着主人的心意如同韭菜般细腻且珍贵。
整体而言,《剪韭轩》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客人真挚的款待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饮食文化与人情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