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胡歌七首(其三)

我昔西化时。登上华狱山。北向视玄冥。

秦川荡然平。汉少杂类多。不信至真言。

吾后千馀年。白骨如丘山。尸骸路草野。

流血成洪渊。不忍见子苦。故作大秦吟。

哀叹二十颂。以示通中贤。见机降时世。

不值苦以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开篇“我昔西化时”,诗人回忆往昔,似乎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接着“登上华狱山”、“北向视玄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邃、辽远的意境,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秦川荡然平”、“汉少杂类多”,这两句对比强烈,前者描述的是历史上的繁荣景象,后者则揭示了社会风气的单一与保守。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代局限的反思。

“吾后千馀年”到“不忍见子苦”,这一部分是诗人对未来世界的担忧与同情。他预见到千年之后的社会将充满苦难,满目疮痍,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故作大秦吟”、“哀叹二十颂”,诗人决定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二十首诗歌的哀叹,希望能够引起“通中贤”的共鸣,即那些能够理解并有所作为的智者。这不仅是对未来的呼唤,也是对现实的警醒。

最后,“见机降时世”到结尾,诗人呼吁人们在合适的时候采取行动,改变现状,避免陷入痛苦之中。这种对社会变革的渴望,是对人性光辉的呼唤,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对未来的忧虑,更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化胡歌七首(其四)

我昔化胡时,西登太白山。

修身岩石里,四向集诸仙。

玉女檐浆酪,仙人歌玉文。

天龙翼从后,白虎口驰刚。

玄武负钟鼓,朱雀持幢幡。

化胡成佛道,丈六金刚身。

时与决口教,后当存经文。

吾升九天后,克木作吾身。

形式: 古风

化胡歌七首(其五)

我昔离周时,西化向罽宾。

路由函关去,会见尹喜身。

尹喜通窈冥,候天见紫云。

知吾当西过,沐浴齐戒身。

日夜立香火,约敕守门人。

执简迎谒请,延我入皇庭。

叩搏亦无数,求欲从我身。

道取人诚信,三日口不言。

吾知喜心至,遗喜五千文。

欲得求长生,读之易精神。

将喜入西域,迁喜为真人。

形式: 古风

化胡歌七首(其六)

我西化胡时。涉天靡不遥。牵天覆六合。

艰难身尽婴。胡人不识法。放火烧我身。

身亦不缺损。乃复沉深浏。龙王折水脉。

复流不复行。愚人皆哀叹。枉此贤人身。

吾作腾波气。起立上著天。日月头上皦。

光照亿万千。胡王心方悟。知是我圣人。

叩头求悔过。今欲奉侍君。伏愿降灵气。

怒活国土人。吾视怨家如赤子。不顾仇以嫌。

化命一世士。坐卧诵经文。身无荣华饰。

后毕得升天。吾告时世人。三界里中贤。

欲求长生道。莫爱千金身。出身著死地。

返更得生缘。火中生莲花。尔乃是至真。

莫有生煞想。得道升清天。未负即真信。

丧子千金身。

形式: 古风

化胡歌七首(其七)

我昔学道时。登崖历长松。盘屈幽谷里。

求觅仙圣公。食服泥洹散。渐得不死踪。

九重室中得见不死童。身体绝华丽。二仪中无双。

遗我元气乐药。忽然天圣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