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端叔游智海用前韵

点目谁能化两龙,超然想见古人风。

红尘稍与僧家远,白发偏于我辈公。

休计浮名千载后,且欣汤饼一杯同。

何时并筑邗沟上,引水浇花半亩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谁能在这尘世中化出两条龙,仿佛见到古人的风采。
身处红尘,我们稍稍远离了僧侣的生活,白发却早早地降临在我们这些凡人身上。
不必去计较千年后的虚名,此刻能一起享用一碗热汤饼就已足够。
何时能一同在邗沟边建起居所,引来流水灌溉半亩花田的宫殿。

注释

化两龙:比喻超脱世俗,成就非凡之事。
红尘:指世俗社会,繁华之地。
僧家:指僧侣或出家人。
白发:象征岁月和衰老。
浮名:指虚无的名声或地位。
汤饼:古代的一种面食,类似今天的面条或饺子。
邗沟:古代运河,这里指建居所的地方。
半亩宫:形容宫殿占地不大,有简朴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与李端叔游智海用前韵》。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首句“点目谁能化两龙”运用了典故,暗示自己与友人李端叔的深厚情谊如同点铁成金,能化腐朽为神奇。接着,“超然想见古人风”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风范的仰慕,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红尘稍与僧家远”一句,通过对比红尘俗世与出家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诗人对远离尘嚣的向往。而“白发偏于我辈公”则感慨时光荏苒,自己与朋友已届老年,但仍保持着真挚的友情。

“休计浮名千载后,且欣汤饼一杯同”传达出诗人不执着于短暂的名声,而更愿意在当下与朋友共享简单快乐的心情。最后两句“何时并筑邗沟上,引水浇花半亩宫”,诗人想象着与朋友共筑居所,引水灌溉,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秦观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情的深深珍视。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其二)

保扶明主自春宫,万国升平出至公。

顾命一时聊共政,思齐千古遂同风。

外家恩数仍长信,原庙蒸尝即治隆。

欲叙圣功歌挽者,乾坤难入画图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其一)

东朝制诏九年称,烈武功高后世兴。

坐举不周天柱正,亲扶旸谷日车升。

班行尚想延和殿,羽卫俄趋永厚陵。

洛水嵩峰霄汉外,百官西望涕难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广陵五题(其一)次韵子由题九曲池

萧瑟通池閟茂林,岸傍无复属车音。

涵春似恨隋家远,涨晓疑连蜀井深。

斗草事空烟冉冉,司花人远树阴阴。

劳生俛仰成陈迹,纵有遗声可用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广陵五题(其三)次韵子由题蜀井

蜀冈精气滀多年,故有清泉发石田。

乍饮肺肝俱澡雪,久窥杖屦亦轻便。

炊成香稻流珠滑,煮出新茶泼乳鲜。

坐使二公乡思动,放杯西望欲挥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