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敦素沈宗师登钟山酌一人泉

钟山对吾户,春晓开烟鬟。

白云峰顶泉,绀碧生微澜。

经年未一酌,对客愧在颜。

两翁亦超放,瘦策容跻攀。

大千寄一瞬,境静情亦闲。

是时天惨憺,佳处多遗删。

立谈共嘲谑,豪气破天悭。

临川冰玉清,风流继东山。

兹游适所愿,但恨无弓弯。

东阳丘壑姿,痴绝胆亦顽。

孤坐巉绝处,掉头不肯还。

天风吹笑语,响落千岩间。

归来数清境,但觉毛骨寒。

从君乞秀句,端为刻斓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钟山,品泉饮酒的雅致场景。首句“钟山对吾户,春晓开烟鬟”以钟山作为背景,春日清晨的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白云峰顶泉,绀碧生微澜”描绘了泉水从白云覆盖的山峰中流淌而出,水色深邃,波光粼粼的画面。

“经年未一酌,对客愧在颜”表达了诗人多年未能品尝此泉之水,面对客人感到歉意的心情。接着,“两翁亦超放,瘦策容跻攀”描述了两位老者放浪形骸,手持竹杖,轻松攀登的情景,体现了他们超脱世俗的洒脱。

“大千寄一瞬,境静情亦闲”则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与心境的宁静,即使面对浩瀚的世界,也能在这一刻找到内心的平静。然而,“是时天惨憺,佳处多遗删”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往往被遗忘或忽视,强调了珍惜眼前的美好。

“立谈共嘲谑,豪气破天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畅谈笑谑,豪情四溢,打破了天地间的拘束。接着,“临川冰玉清,风流继东山”赞美了临川(可能指临川山水)的清澈与风雅,继承了东晋名士谢安的风流韵事。

“兹游适所愿,但恨无弓弯”表达了这次游览正是诗人所期望的,遗憾的是没有携带弓箭,可能暗含着希望再次游览的心愿。最后,“东阳丘壑姿,痴绝胆亦顽”提到东阳(地名)的山水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痴迷,胆识也因之变得坚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欢聚与畅谈,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敦素坐诵公衮乌臼树绝句叹爱不已其诗云三年逐客弄湘流华气遮栏两鬓秋秪有荒寒江上树尚成诗句聚眉头成此寄之

我不识公衮,时时见醉墨。

爱其吐词气,人品极英特。

君看句中眼,秀却天下白。

前辈风流尽,尚复馀此客。

世议隘不容,道山归未得。

三年谪湘楚,妙语敌山色。

归来大江南,声价长籍籍。

我亦不羁人,梦境聊戏剧。

要当径寻君,已办登山屐。

想见一秃翁,攫攘吾辈侧。

形式: 古风

提举范公开轩面钟山名曰寸碧索诗

湖山烟翠层,千叶青莲拆。

公家莲菂间,如眼不自觌。

一登功名途,富贵两追迫。

开轩延爽气,拄笏望秀色。

钟山盘万丈,云破见尾脊。

殷勤度邑屋,分此一寸碧。

升空带青小,撑汉螺髻出。

我亦个中人,登览增眼力。

知公寓逸想,喧不碍岑寂。

给札令赋诗,相顾愕坐客。

愧无暮云词,涴公雪色壁。

形式: 古风

次韵彦由见赠

华亭富文物,最后机与云。

妙年翰墨场,唾手立奇勋。

万物鼻一垩,驰扫数挥斤。

道人出尘者,一见过所闻。

置之缁衣林,玉石宛自分。

能将霅溪昼,解追青龙氲。

超然劲高节,冰雪看此君。

故应知见熟,玉骨久受熏。

天眼视浮俗,争奈空煎焚。

我寻住山侣,识子吴江濆。

人生各有适,未易分黠嚚。

风物亦自私,草木俱忻忻。

何当断岸坞,赓歌苍石垠。

我诗无杰句,愧子才逸群。

此篇颇尚有,句意雅而文。

把玩值清月,林影白纷纷。

高怀亦自放,岂以我辈云。

君看功名事,真如过耳蚊。

行将挂社籍,莲沼开奇芬。

劳君读此诗,正如莸与薰。

形式: 古风

与嘉父兄弟别于临川复会毗陵

君家兄弟万人杰,何止才容誇两绝。

忆昨江南山尽头,西津渡口曾相别。

君时惨然缞制中,行将扶护归吴越。

我亦买舟还故山,社燕秋鸿那忍说。

客中不觉舟壑走,迩来飘忽经岁月。

毗陵那料又相逢,喜君美髯冰玉颊。

竹轩堆髻话临川,清论无穷如锯屑。

意消已觉在秋乡,坐令五月失炎热。

归来喜甚不成寐,起步空庭听风叶。

念君姓名悬睿想,吴江未可停舟楫。

欲看騕袅付王良,相鼎烦君为调燮。

平生无求任所见,往往撩人面红冽。

恃君犹作故人看,此诗聊当名纸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