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行

忆昔当年十四五,尝看秋潮到江浒。

飞裾径上酒家楼,凭栏直望潮生处。

数百里间名海门,悠悠一线色如银。

渐近江心痕渐大,汹涌声吞十万军。

须臾潮头高数丈,众潮随接皆奔上。

中有雄心拍浪儿,几点红旗争荡漾。

风前缥缈夺标来,神蛟鬼鳄俱摧颓。

监潮侯有伍胥在,但见濆薄旋推回。

后来沙涨西兴口,潮势何曾十分有。

水上人骑骒马行,车如鸡栖马如狗。

数年之后不可当,漰湃惊闻洗目塘。

汪洋且拨菜园去,坝子桥边亦渺茫。

神皋内史承天旨,摆桩叠石曾料理。

至今遏捺逾十年,桩石如城牢在水。

江头人谓可安居,连年不奈还忧虞。

西风吹潮半夜起,子胥之怒知何如。

阴威作寒带烟雾,捲石掀沙出幽府。

堪羡云中拍浪儿,踏著危机不怕危。

乘除消长君休忽,牢执长竿一面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忆昔行》由宋代诗人李龏所作,描绘了对往昔观潮经历的回忆。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潮水的壮丽景象和其带来的震撼力量。

诗的开头“忆昔当年十四五,尝看秋潮到江浒”,通过回忆年轻时的观潮经历,引出了对潮水的描述。接着,“飞裾径上酒家楼,凭栏直望潮生处”描绘了诗人站在酒家楼上,面对潮水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数百里间名海门,悠悠一线色如银”描绘了潮水从远处缓缓而来,如同一条银色的线,延伸数百里,充满了神秘与美丽。“渐近江心痕渐大,汹涌声吞十万军”则进一步描绘了潮水逐渐逼近江心时,其声势之大,仿佛能吞没千军万马,展现出潮水的磅礴气势。

“须臾潮头高数丈,众潮随接皆奔上”描述了潮水到达最高点时的壮观景象,以及其后潮水的连续涌动。“中有雄心拍浪儿,几点红旗争荡漾”则通过比喻,将潮水比作拍打浪花的勇士,以及飘扬的红旗,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动态美。

“风前缥缈夺标来,神蛟鬼鳄俱摧颓”描绘了潮水在风中飘荡,仿佛要夺取什么,甚至让神龙鬼鳄都为之动摇。“监潮侯有伍胥在,但见濆薄旋推回”则通过伍子胥的故事,表达了对潮水力量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段落描述了潮水的变化与影响,包括潮水的涨落、对交通的影响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最后,“至今遏捺逾十年,桩石如城牢在水”强调了人为措施对控制潮水的作用,以及潮水对当地环境的持续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潮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适应。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潮水的震撼力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556)

李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甫。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 字:和父
  • 号:雪林
  • 籍贯:宋平江府吴江

相关古诗词

婺源琉璃万灯歌

婺源灯匠夺天巧,做出新灯极精好。

细细琉璃万缕中,织得禽鱼及花草。

锦娘眷眷绣娘羞,煌芒五色耀冰毬。

江梅盈枝玉彯蕊,离枝满树红堆头。

水晶不莹珠玑冷,屏间云母空烘影。

百尺长竿横画梁,宝盖悬空系纤绠。

绿滟鳞鳞晃曲波,斜冈蹙蹙映平坡。

瓶中栀子豆心绽,篮里海棠绒带拖。

午夜高堂明似昼,璧月涵光灿星斗。

蜡香坱霭焰春阳,锦光倒射金杯酒。

此灯绝妙世间无,乃是婺源灯画图。

梁园下客非夸大,从今不必说姑苏。

形式: 古风

冰壶饮歌

金流石烁草欲枯,炎气熇熇嘘洪炉。

兰台兔园避处无,高堂贮冰排玉壶。

珊瑚水晶间犀株,扇车作风转辘轳。

水戏蜡刻鸿鸥凫,大瓜浮绿李沉朱。

碧筒捲香?云腴,脍盘堆雪封秋鲈。

美人笑指袁安图,汗珠滴出红罗襦。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苦寒歌

冻天添云埋昼光,江河胶合蛟龙僵。

涸阴嘘风无惨烈,枯碛莽莽沙浮霜。

蛰春老屋如冰井,兽炭烹红烘不醒。

南山飞瀑成玉丝,哀猿?落孤松顶。

形式: 古风

关山月

玉门关外月,远接黑山明。

晃色同沙冷,飞光掩雪清。

宿师方偃阵,游骑复窥城。

不信长生魄,年年照战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