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二)

春前殇两稚,灾祸不云孤。

岂谓妻孥泪,居然泣老夫。

往来询动履,肥瘦寄衣襦。

会有生还日,张仪舌在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囚犯在狱中的悲惨境遇,以及对未来的深深忧虑。诗中通过“春前殇两稚”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囚犯家庭的不幸,两个幼小的孩子在春天之前就离世了,暗示了家庭的破碎和生活的艰难。接着,“灾祸不云孤”一句,表达了即使在这样的灾难面前,这位父亲也不认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家人的思念。

“岂谓妻孥泪,居然泣老夫”,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不仅妻子和儿女为失去亲人而哭泣,连年迈的父亲也因失去家庭的支柱而哀伤。这种情感的传递,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和共同的苦难。

“往来询动履,肥瘦寄衣襦”,描述了囚犯在狱中的生活状态,他频繁地询问自己的身体状况,无论是体重的增减还是穿着的改变,都寄托着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家庭的思念。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囚犯内心的挣扎与期盼。

最后,“会有生还日,张仪舌在无”表达了囚犯对未来的一丝希望,尽管他身处困境,但仍然相信有一天能够重获自由,回归家庭。这里引用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张仪的故事,以期表达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们仍怀揣希望,期待着转机的到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展现了一个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家庭、自由和未来的深切渴望,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三)

一岁聿云暮,万方劳未还。

济师江上戍,转粟雪中山。

身等齐民列,名蠲力役班。

合将经月系,消折半生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四)

昨日报春初,今朝是小除。

旧枯泉脉润,新脱柳芽舒。

生态看星鬓,忧端卜历书。

家家勤祀灶,儿女望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五)

已歇霏霏雨,初回习习风。

日车朝渐北,斗柄夜方东。

大梦过前事,长愁到老翁。

羁栖频度岁,只欠狱门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二十六)

岁旦明朝是,天书昨夜归。

岂应违咫尺,无处问恩威。

且学餔糟醉,从嗔食覈肥。

入春开笑口,不复有危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