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妇吟

月色暗还明,邻家砧杵声。

有衣难寄远,无衣不关情。

冰合长沙渡,霜枯细柳营。

北征人未返,鸿雁又南征。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月光忽明忽暗,邻家传来捣衣声。
虽然有衣服难以寄往远方,但没有衣物却触动人心。
长沙渡口结冰,细柳营中枝叶凋零。
出征的人还未归,大雁又开始向南方飞去。

注释

月色:月光。
暗还明:忽明忽暗。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古人用来捣衣。
有衣:有衣物。
难寄远:难以送到远方。
无衣:没有衣物。
不关情:却能触动情感。
冰合:结冰。
长沙渡:地名,长沙附近的渡口。
霜枯:被霜冻得枯萎。
细柳营:古代军营,以柳树为标志。
北征人:北方出征的人。
未返:还未归来。
鸿雁:大雁,常用来象征信使或思乡之情。
南征:向南迁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戍妇在深夜里思念远方丈夫的景象。开篇“月色暗还明,邻家砧杵声”两句,以月光的变化和邻家织布的声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点忧郁的情绪。

接着,“有衣难寄远,无衣不关情”表达了戍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她虽然有衣服想要送给远方的亲人,但又觉得无论是否穿着自己织的衣物,心中的牵挂都是一样的。这里展现了古代女性对于家庭和爱人的忠诚与关怀。

“冰合长沙渡,霜枯细柳营”两句,则描绘了一种严寒的边塞景象,通过自然环境的刻画,间接映射出戍妇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最后,“北征人未返,鸿雁又南征”表达了对远方丈夫未归的担忧,以及秋天大雁南迁时所引发的思念之情。这里“北征人”指的是边疆的戍卒,而“鸿雁又南征”则是古代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意象,诗人通过这种自然现象来强化自己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以其深婉的情感和精致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女性在边塞环境下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迂拙

迂拙全无补,区区祇耐劳。

青灯常独照,白发不相饶。

恋阙江云隔,忆家山月高。

武夷有馀稿,何事注离骚。

形式: 五言律诗

苇航

世路崎岖即险滩,扁舟随处著渔竿。

主盟鸥鹭交全淡,管领江湖梦亦安。

吟定月侵蓬户静,钓閒潮打石矶寒。

即今航国真难事,莫作寻常一苇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还谭鸣玉北枝稿

天下惟此花,渠町南与北。

有翁号北枝,似惋宇宙塞。

纷纷红紫蹊,阳春岂不力。

枝北春虽迟,今古冰霜特。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二十)

圣人不可见,犹幸闻绪言。

万古宇宙立,一脉理义温。

专门凿私智,百家起豗喧。

太阳炳离照,坐收烟雾昏。

鲁语本非略,轲书岂为繁。

资之岁月深,左右皆逢原。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