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白鹿书院的留恋与不舍之情。首联“鄱湖浪楫为谁停,鹿洞先生饱六经”以鄱湖的波涛和鹿洞书院的深厚学识为背景,表达了对知识海洋的向往与对先贤智慧的敬仰。颔联“夜卧喜联泉上榻,午吟便坐石边亭”则通过夜晚在泉水旁休息、白天在岩石边吟诗的情景,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颈联“升沉琐细同春梦,议论源流是过庭”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的起伏比作春日之梦,将学术讨论比作庭院中的交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和学术追求的深刻理解。尾联“水石清幽莫相负,好将陶冶答山灵”则表达了诗人希望珍惜眼前的美好,以自己的才华和品德回应大自然的恩赐,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