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其二)

邻园半亩,让游蜂欢喜。罂粟浓时尽来矣。

怎孱风葬绿,猛雨鏖红,能几日、黄菜花开满地。

闲凭亭子望,牡砺墙高,一阵东风换人世。

词客感三生,物变星移,却不道、花犹如此。

便他日登临眼休开,怕这点沧桑,总难回避。

形式:

鉴赏

这首《洞仙歌(其二)》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以邻园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邻园半亩,让游蜂欢喜”,描绘了邻家小园的宁静与生机,蜜蜂忙碌采蜜,充满活力。接着,“罂粟浓时尽来矣”暗示了季节更迭,繁华过后终将凋零。

“怎孱风葬绿,猛雨鏖红,能几日、黄菜花开满地”,通过“葬绿”、“鏖红”和“黄菜花”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闲凭亭子望,牡砺墙高,一阵东风换人世”,诗人倚靠亭子,感叹人事如墙头牡砺,经风雨洗礼,人事已非。

“词客感三生,物变星移,却不道、花犹如此”,诗人感慨自身经历的沧桑,意识到即使人事变迁,花朵的凋零却依然触动人心。“便他日登临眼休开,怕这点沧桑,总难回避”,诗人预感未来即便不再观看,也无法逃避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沧桑。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融入了深沉的人生哲理,体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其三)

凉波下上,有罗云碧绉。一朵莲花便香透。

记闹红双舸,惨绿单衫,当日个、曾赋佳人雪藕。

蘋乡清绝处,比似江南,只少沿堤水杨柳。

认得旧文鸳,照影年年,怕不等、秋风先瘦。

向烟雨中间听菱歌,问归计何时,五湖三亩。

形式:

洞仙歌(其四)

小庭坐久,忽流来凉月。如积千年万年雪。

正软红地少,嫩碧天多,到此际、全没一丝儿热。

夜寒谁倚树,梦影仙尘,玉斧吴刚感迁谪。

吹笛上南楼,竟夕徘徊,有一种、秋心难说。

待商量骑鲸水西头,倚云海苍茫,问他生灭。

形式:

金缕曲.感旧,赠余氏兄弟二首,附致云卿丈书后(其一)

记向郧阳道。有伤心、荒原一带,高楼斜照。

差幸当年无意绪,马上征人太小。

省多少闲凭闲吊。

数遍古来飘泊者,到天涯、毕竟输侬早。

算已是,倦游了。君家阁上滩声闹。

共商量竹弓射鸭,花绷捕蚤。

水远山重知几叠,着个儿时游钓。

回首觉乱离都好。

莫话十年兄弟感,怕江湖、一半垂垂老。

写不出,旧时稿。

形式:

金缕曲(其二)

忽废书而嘅。与诸君、一番年少,时乎难再。

略记呼朋驰逐处,竹马班衣小队。

是今日狂奴故态。

几寸花笺名字写,料多时、红照沧桑坏。

思往事,总堪爱。行歌坐哭蛮天外。

尽追寻别来风雨,三生如晦。

何日西窗同剪烛,博得黯然相对。

要如此销魂才快。

便踏空青寻梦去,到万重、烟水千重塞。

应尚有,泪痕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