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二)

忽废书而嘅。与诸君、一番年少,时乎难再。

略记呼朋驰逐处,竹马班衣小队。

是今日狂奴故态。

几寸花笺名字写,料多时、红照沧桑坏。

思往事,总堪爱。行歌坐哭蛮天外。

尽追寻别来风雨,三生如晦。

何日西窗同剪烛,博得黯然相对。

要如此销魂才快。

便踏空青寻梦去,到万重、烟水千重塞。

应尚有,泪痕在。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回忆和感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深深感触。开篇"忽废书而嘅",以突然放下书本的举动引出对过去的沉思,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一番年少,时乎难再"直接点明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主题。

接下来,作者回忆起少年时与朋友们一起游玩的情景,"竹马班衣小队"形象地描绘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游戏,"是今日狂奴故态"则暗示了那段无忧无虑时光的珍贵。"几寸花笺名字写,料多时、红照沧桑坏",借花笺上的名字和时光的流转,暗示人事的变迁,美好的记忆可能已随岁月而褪色。

"思往事,总堪爱"表达对过往的深深眷恋,"行歌坐哭蛮天外"则展现出情感的起伏,既有欢笑也有泪水,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尽追寻别来风雨,三生如晦"进一步深化了对离别和命运无常的感叹。

"何日西窗同剪烛,博得黯然相对"寄托了对重逢的期盼,但又深知此情难再,只能在想象中寻求慰藉。"要如此销魂才快"道出了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最后,"便踏空青寻梦去,到万重、烟水千重塞"描绘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梦境,但仍留有"应尚有,泪痕在"的遗憾,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无法挽回的哀伤。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往昔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未来的遥想,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初九夜对月,清感缘景,以坡韵赋之

半轮依样月,一块奈何天。

猜他有甚情绪,系住数千年。

祗觉寂寥孤立,未免苍茫四顾,身世者般寒。

积气白如水,人坐海中间。花影下,呼月子,尚堪眠。

留些缺憾才好,休要尽情圆。

曾照何王宫殿,更到谁家庭院,怕也记难全。

遥夜倚云问,瘦了个婵娟。

形式:

声声慢.与蒋次香夜话江南,感赋

春雨飘镫,秋星拥被,难忘水上楼高。

守着欢娱,思量怎到今朝。

谁料筝篷酒醒,向蛮天独听寒潮。

才提起这江南两字,已彀魂销。

闻说青溪月冷,便君家小妹,住也无聊。

何况清游,偶然吹过红箫。

一幅布帆摇曳,认分明不是鸳桡。

寻梦去,到垂杨二十四桥。

形式:

酷相思.题红梅帐额

玉笛三春吹不落。曾夜把、残云嚼。

直红到、罗浮天一角。人睡否,花初觉。

花睡否,人初觉。世界燕支容易着。嫌缟素、衣裳薄。

怎仙子也将时样学。悄地让,仙郎索。

蓦地怕,渔郎错。

形式:

鹧鸪天.有忆

黄月如眉上一钩。樱桃花里客句留。

夜镫似水摇难定,春梦和云散不收。

贪握手,却回眸。情波画出别时秋。

消他眼角些须惠,博得心头尔许愁。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