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废书而嘅。与诸君、一番年少,时乎难再。
略记呼朋驰逐处,竹马班衣小队。
是今日狂奴故态。
几寸花笺名字写,料多时、红照沧桑坏。
思往事,总堪爱。行歌坐哭蛮天外。
尽追寻别来风雨,三生如晦。
何日西窗同剪烛,博得黯然相对。
要如此销魂才快。
便踏空青寻梦去,到万重、烟水千重塞。
应尚有,泪痕在。
不详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半轮依样月,一块奈何天。
猜他有甚情绪,系住数千年。
祗觉寂寥孤立,未免苍茫四顾,身世者般寒。
积气白如水,人坐海中间。花影下,呼月子,尚堪眠。
留些缺憾才好,休要尽情圆。
曾照何王宫殿,更到谁家庭院,怕也记难全。
遥夜倚云问,瘦了个婵娟。
春雨飘镫,秋星拥被,难忘水上楼高。
守着欢娱,思量怎到今朝。
谁料筝篷酒醒,向蛮天独听寒潮。
才提起这江南两字,已彀魂销。
闻说青溪月冷,便君家小妹,住也无聊。
何况清游,偶然吹过红箫。
一幅布帆摇曳,认分明不是鸳桡。
寻梦去,到垂杨二十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