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途中杂咏(其一)

亭亭扶桑树,蟠结沧海东。

两干连根株,散作金碧丛。

羲和蕴灵巧,分得造化功。

寻常出异茧,状与瓮盎同。

弥罗暨灵池,一见皆下风。

谁能拔其尤,置向文房中。

制成五色锦,上献蓬莱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以“亭亭扶桑树”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一棵高耸挺拔、枝繁叶茂的扶桑树,位于沧海之东,其形态与生长环境充满了神秘与壮丽。接着,“两干连根株,散作金碧丛”,进一步描绘了扶桑树的枝干与根部相连,形成一片金碧辉煌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羲和蕴灵巧,分得造化功”两句,将太阳神羲和与自然界的创造力量联系起来,赞美了自然界中蕴含的神奇与智慧。接下来,“寻常出异茧,状与瓮盎同”,通过对比寻常与奇异,强调了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平凡的现象,这些现象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独特的魅力。

“弥罗暨灵池,一见皆下风”则表达了对扶桑树及其周围环境的敬畏之情,无论是远处的弥罗还是灵池,见到这棵扶桑树都自感渺小,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崇敬。

最后,“谁能拔其尤,置向文房中。制成五色锦,上献蓬莱宫”,表达了对扶桑树的珍视与赞美,希望将其精华提炼出来,不仅用于装饰文房,更作为珍贵的礼物献给仙境般的蓬莱宫,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扶桑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追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对自然的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530)

祁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朝鲜途中杂咏(其二)

东藩好楼台,壮观临海峤。

朱帘捲风月,有景供诗料。

使君事幽寻,到处一登眺。

心闲眼界宽,忘却在边徼。

仲宣聊消忧,阮籍几长啸。

醉来亦狂吟,不作相思调。

遥遥望京师,归兴先飞鸟。

形式: 古风

正月十三日自清平至杨老堡午酌观音堂东翠渠

晓发清平西,春早多阴雨。

辕门具壶觞,车马纷出祖。

杯停速分袂,意不尽宾主。

边城息烽烟,道路忘脩阻。

吟哦声呜呜,太瘦为诗苦。

山塘近清溪,驻节暂容与。

一饷即驱驰,天寒日过午。

形式: 古风

二月十五日别贵州贡士汪汉陈玑辈饯于驻节亭

春初来贵阳,春半即回首。

群英集亭馆,劝我尊中酒。

斯文意味深,谈笑不知久。

仆夫催出门,风动河桥柳。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过清平喜晴

清平路崎岖,开凿资神斧。

西来接滇蜀,南下通吴楚。

峰峦渺云汉,林木蔽烟雾。

怪石惊龙蛇,崩崖斗熊虎。

我昨经过时,春寒值风雨。

朱幨隔油幔,咫尺不可睹。

旋装趁阳和,万景纷呈露。

天空山献奇,春好花欲语。

悠然骋遐瞩,倏尔成短句。

阴晴固无定,所遇良有数。

逢人重咨询,一笑青天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