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允中斋王参政入闽

未到三山声已雷,此行正好趁梅开。

榜文争看乖崖押,士类欢呼常衮来。

不信闽中能独占,要令天下总春回。

江西争得公来定,只怕朝家有诏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还未到达三座山,雷声已经响起,这次行程正逢梅花盛开。
人们争相观看乖崖的榜文,士人们因常衮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我不相信闽中能独自享有这一切,只想让天下万物都感受到春天的回归。
江西希望能得到您的裁决,但又担心朝廷会催促您返回。

注释

未到:还未到达。
三山:指代某地的三座名山。
声已雷:形容声音响亮如雷。
榜文:官方发布的告示或名单。
乖崖:可能是人的名字,负责发布榜文的人。
押:签署或盖章。
士类:社会上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欢呼:高兴地大声喊叫。
常衮来:可能也是人的名字,受到士人们的欢迎。
闽中:古代中国福建省的别称。
独占:独自占有或垄断。
天下总春回:让整个世界都感受到春天的归来。
江西:中国省份名。
公来定:请您来决定。
只怕:恐怕。
朝家:朝廷。
诏催:皇帝的命令催促。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的盛况,语言雄浑,气势磅磅。首句“未到三山声已雷”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官员威望如雷鸣之震撼人心;“此行正好趁梅开”,则是借梅花早春绽放,象征着新希望、新气象的到来。接下来的“榜文争看乖崖押,士类欢呼常衮来”生动描绘了百姓对于官员到任的期待与喜悦,以及对其清正廉洁的赞誉。

在“不信闽中能独占,要令天下总春回”的句子中,诗人表达了希望这位官员不仅能够治理好当地,更能带来整个国家的复兴与繁荣。紧接着,“江西争得公来定,只怕朝家有诏催”则表现出对官员到任能稳定地方之期望,及其担忧朝廷可能会有新的命令而使其不能久留。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能够施展才华、为民造福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未来变革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送孙纠弹归镇江

不待文公立学规,士当无愧此深衣。

无人可纠孰挑达,有过不弹谁是非。

不怕转喉能触讳,自言垂老盍知归。

只从北固山头处,直道留为晚景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座间分韵得道字

一年景物秋最好,秋到重阳秋更老。

留取黄花待再来,慇勤寄与西风道。

菊花了后到梅花,梅花开时雪交加。

何当雪月交光夜,与君重约醉流霞。

形式: 古风

盛暑夜起

大块劳形为有生,为生受役自纷然。

几年寒暑人间世,一点灵明心上天。

欲待足时无了日,只今悟处是真诠。

烟霞终是吾归处,谁道丹砂可引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跋杨中斋诗词集

江西派已远,后来无闻人。

许大能诗声,来自浙之滨。

奚奴背锦囊,马蹄踏青春。

来派江西诗,风月浩无垠。

翩翩佳公子,皆绮纨其身。

惟君独不然,每恨无书贫。

胸中国子监,所积皆轮囷。

把酒读君诗,一字一精神。

句里带梅香,不涴半点尘。

家本住孤山,和靖与卜邻。

吾闻诗之天,不在巧与新。

纤秾寄淡泊,清峭寓简淳。

古律尤崛奇,可与子建亲。

此诗实兼之,体具众美纯。

载哦长短篇,音节中韶钧。

少游词如诗,二者皆逼真。

再拜卷锦还,愿言宝所珍。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