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杨中斋诗词集

江西派已远,后来无闻人。

许大能诗声,来自浙之滨。

奚奴背锦囊,马蹄踏青春。

来派江西诗,风月浩无垠。

翩翩佳公子,皆绮纨其身。

惟君独不然,每恨无书贫。

胸中国子监,所积皆轮囷。

把酒读君诗,一字一精神。

句里带梅香,不涴半点尘。

家本住孤山,和靖与卜邻。

吾闻诗之天,不在巧与新。

纤秾寄淡泊,清峭寓简淳。

古律尤崛奇,可与子建亲。

此诗实兼之,体具众美纯。

载哦长短篇,音节中韶钧。

少游词如诗,二者皆逼真。

再拜卷锦还,愿言宝所珍。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义山所作,题为《跋杨中斋诗词集》。王义山在诗中表达了他对江西派诗风的怀念,以及对后世无人能继承这一诗派的遗憾。他提到自己欣赏许大能的诗歌,许的诗作来自浙江之滨,带有豪放而又不失清新的风格。诗中还描绘了奚奴背负锦囊、马蹄踏青春的生动场景,展示了江西派诗词的风流。

王义山赞美杨中斋(即杨公子)的诗作,如同翩翩佳公子们所穿戴的华丽衣饰一样,每一句诗都充满了精神和韵味。诗人自己却感到遗憾,因为他虽然胸怀壮志,但由于贫困而无法有更多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接下来,王义山描述了家中住在孤山,与和靖、卜邻为邻的情形。他认为真正的诗歌天赋并不在于巧妙或新奇,而是在于清淡、简洁。古律之美尤其显著,是可以与古代诗人子建相比肩的。王义山认为杨中斋的诗作实实在在于兼具众多美好,长短句皆宜,音节和谐。

最后,他提到少游(即杨公子的另一身份)的词作同样如诗一般地逼真,并且表达了希望再次拜读这卷珍贵的诗集的愿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王义山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也透露出他对当时诗坛状况的感慨以及对优秀诗词传承的殷切期盼。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感兴

灵均作天问,子厚为之对。

玄冥莫可诘,幻说多诡怪。

苍苍特其形,厥义了难解。

尼山自绝笔,人文已久坏。

果有司造者,应不终泯晦。

吾欲灰吾心,纳世于聋聩。

复为崆峒民,穴野奚土蒉。

形式: 古风

题武冈向敏衡无加庄

恭惟陈简斋,与鹤山魏公。

堂堂二先生,后学之所宗。

遗迹所到处,百世犹高风。

武冈有向氏,乃祖家诗礼。

简斋曾来访,鹤山亦踵至。

二先生来时,草木亦光贲。

主人局蹐迎,出门见大宾。

大带束深衣,整容而肃襟。

揖客坐上坐,樽酒与细论。

向氏家本儒,苦无黄金籯。

惟有无加庄,留以遗子孙。

此庄不在田,非谓三百囷。

庄者敬之谓,为学之入门。

乃祖燕后人,有书便不贫。

能令二先生,肯来共斯文。

向来吾南昌,隐者苏云卿。

魏公令地主,而来访一民。

匹夫道义重,王侯失其尊。

古人不傲士,此风今犹存。

形式: 古风

赠点易娄君复

伏羲先天易,其初一太极。

太极生阴阳,阴阳各有画。

濂溪何所传,妙得于太极。

极上作一圈,一圈只是白。

伏羲已为赘,大小圈更十。

不知果何意,多是祖河图。

所以负笭者,敢于嗤吾徒。

愿与易相忘,圈点画皆无。

形式: 古风

赠山村梅癯

我爱梅花村得好,来伴山村与卜邻。

却有一般不村处,冰为胸次玉为神。

别有村人村得俗,满口肥甘烂钱谷。

那知山村梅样癯,肯向人言饭不足。

山村切莫学我痴,腹中有字不疗饥。

会有东君老知己,陇头先春寄一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