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塞外观音岩》。诗中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以及对观音岩的感慨,既有对战争结束的喜悦,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联“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疑从大士游”,开篇即以喜悦之情描绘边塞战场尘埃落定,仿佛石洞中的景象也与观音菩萨的慈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颔联“不道受降唐壁垒,何如奉使汉风流”,对比唐朝的受降壁垒与汉朝的出使风尚,表达了对古代和平外交和军事胜利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当前战事的反思。
颈联“天低台观三千里,雪近颠毛四十秋”,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边塞的辽阔与寒冷,天际低垂,台观远望,积雪临近,岁月悠长,展现出边塞环境的艰苦与时间的漫长。
尾联“短剑萧森心尚壮,君恩回首几时酬”,诗人手持短剑,虽处萧瑟之中,但内心依然壮志满怀,表达了对君王恩赐的感激与报效的决心,同时又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回报君恩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战争结束的喜悦,又有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敬仰,展现了戚继光作为将领的豪情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