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所作,名为《奉陪少司马汪公等同登山海关之观海亭》。诗中描绘了山海关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国家安宁的感慨。
首联“曾经泽国鲸鲵息,更倚边城氛祲消”以“鲸鲵”比喻敌寇,形象地表达了山海关作为边防重镇,曾平息了边境的战乱,保卫了国家的安宁。接着,“春入汉关三月雨,风推秦岛五更潮”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春天的雨水滋润着边关,五更的潮水推动着秦岛,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喻了国家的繁荣稳定。
“但从使者传封事,莫向将军问赐貂”两句,诗人借以表达对和平的珍惜与对战争的反思。即使有使者传达封赏之事,也不应再追问将军是否赐予貂裘,言外之意是希望保持和平,避免战争带来的牺牲和痛苦。
最后,“故里沧茫看不极,松楸何处梦魂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诗人仿佛看到了远方的故乡,但又无法触及,只能在梦中遥望,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安宁的赞美,也有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