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昨宵望石峰,相去无一尺。
今日行终朝,祇绕石峰侧。
石峰何曾远,江路自不直。
仰瞻碧孱颜,清峻如立壁。
反覆得细看,何必更登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情体验。诗中"昨宵望石峰,相去无一尺"两句,通过对比昨天与今天的距离,强调了诗人与石峰之间亲密而又微妙的关系。"今日行终朝,祇绕石峰侧"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一日光中围绕着石峰流连忘返的情感。
接下来的"石峰何曾远,江路自不直"两句,通过对比石峰与江路的关系,揭示了自然景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角度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仰瞻碧孱颜,清峻如立壁"则是诗人对石峰外观的一种描绘,通过"碧孱"二字传达了石峰清秀、挺拔之美。
最后的"反覆得细看,何必更登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景物的深刻领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诗人认为,对于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观,不需要急于求成,更不必攀登险峰,而是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获得更为深远的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峰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敏锐洞察力和审美情趣,以及他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宁静。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地迥人绝影,山僻虎留迹。
下有无底潭,上有欲落石。
是间一径横,夹以万松直。
树从何时有,陈公所手植。
陈公今焉在,径松自寒碧。
遥松烟未销,近竹露犹滴。
石峰矜孤锐,喜以江自隔。
清潭涵曦紫,碧岫过云白。
回瞻宿处堤,路转不可觅。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
鹭鸶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常州太守曾独弄,回首向来真一梦。
五月炎天十月寒,东亭迎客西亭送。
自从别却翟家园,岂谓三经金斗门。
莫教物色有欠处,剩与新诗三五句。
犹有归涂更一来,是时百花开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