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折秋香来桂隐者喜成七言呈以道

半纪移居野水旁,年年尝为木樨忙。

若非老树从头发,安得西风彻骨香。

数朵折来犹甚爱,满林开后得无狂。

今番莫把寻常比,一段清香两主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居住野外已半个世纪,每年都在忙碌桂花香。
如果不是老树赠我银发,怎能有这西风吹过骨的芬芳。
即使几朵花就深感喜爱,满林盛开时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这次别再寻常看待,这股清香,我与它共享两份珍藏。

注释

半纪:半个世纪。
移居:搬家居住。
木樨:桂花。
老树:年老的树木。
西风:秋风。
彻骨香:深入骨髓的香气。
数朵:几朵。
犹甚:更加。
得无:岂非,难道不。
寻常:平常。
清香:清新的香气。
两主张:共享两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和热爱。首句"半纪移居野水旁"表明诗人已经在自然的怀抱中生活了很长时间,"年年尝为木樨忙"则显示出他对植物生长的关注和喜悦,尤其是秋天桂花盛开之时。

接着"若非老树从头发,安得西风彻骨香"一句,通过比喻老树与西风相结合产生的浓郁香气,强调了自然界中物象之间和谐共生所孕育出的美好。诗人并不仅满足于欣赏,而是亲手采摘几朵桂花,"数朵折来犹甚爱"表达了他对大自然馈赠的珍视。

然而当全林桂花盛开时,他却不愿意像往常那样狂热追捧,因为这一次他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满林开后得无狂"。最后两句"今番莫把寻常比,一段清香两主张"则表明诗人此时对桂花之美有着新的认识和品味,不再与以往相同,而是更加深入和独特。

整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观察、欣赏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客至

麝萱沿径绿抽牙,文杏飘蹊白覆沙。

过半春光须爱惜,沓来人事费拦遮。

妨寻蚁径看排阵,阻向蜂筒听报衙。

癖性杜门犹惮此,刺头尘土可堪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客舍夜闻吴讴有怀南湖

屋漏灯垂粟,墙欹螾唱丛。

断编非径捷,隅座且丞聋。

歌听鱼蛮子,盟寒水勃公。

月明今夜梦,清杀苇间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徇俗

徇俗非能事,便幽定宿缘。

跃泉新作雨,装树巧留烟。

雀喜频频下,蜂知小小穿。

疏风奏檐佩,无梦到钧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其一)

永日柴扉手自关,不惊时序若循环。

鍊成黄土为真药,守得青苔遍假山。

戊巳燕知随鸟历,西南樱喜趁花斑。

春光莫恨中分过,能使时长始是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