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为问人生,□要足、何时是足。

这个底、蜗名蝇利,但添拘束。

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富堆金玉。

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分已定,心能服。

宛句畔,昭亭曲。有水多于竹,竹多于屋。

闲看白云归岫去,静观倦鸟投林宿。

那借来、拍板与门槌,休掀扑。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吴潜所作,名为《满江红》。诗中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物欲追求的一种超脱态度。

“为问人生,要足何时是足。” 这两句开篇即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探讨人生的满足感何时才能达到极致。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担忧。

“这个底、蜗名蝇利,但添拘束。” 这里的“这个”指的是追求财富和地位,“蜗名蝇利”则是比喻那些为了名利而劳碌奔波的人。诗人认为,这种追求不仅没有带来满足,反而让人感到更加的拘束和痛苦。

“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富堆金玉。”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极端的物质富裕状态,但诗人的态度是批判的,他认为即便是拥有高官厚禄和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也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繁华。

“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这里的意象是轻盈且易逝,如同浮动的尘埃或是闪电划过天际。诗人劝诫人们不要被眼前的物质享受所迷惑,要有超然物外的心态。

“分已定,心能服。”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接受和顺从,认为个人的福禄寿喜都是命中注定的,所以心中要有所安处。

“宛句畔,昭亭曲。” 这里的意境是描绘一片宁静的自然景象,宛句可能指的是蜿蜒的水流,昭亭则是一种建筑物,诗人通过这种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有水多于竹,竹多于屋。” 这两句更深化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象。水比竹要多,竹又比房屋还要密集,这是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一种赞美,也暗示了一种物欲不如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闲看白云归岫去,静观倦鸟投林宿。” 这两句诗人的心境达到了极致的宁静和超然。他不仅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领悟,更是在这种领悟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那借来、拍板与门槌,休掀扑。” 最后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劝告。他认为这些外在的荣耀和物质享受都是无常的,不值得过度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回归本真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二)送陈方伯上襄州幕府

露驿星程,又还控、西风征辔。

原自有、孔璋书檄,元龙豪气。

蜀道尚惊鼙鼓后,神州正在干戈里。

佐元戎,一柱稳擎天,襄之水。功名事,山林计。

人易老,时难值。看新丝一发,甚吾衰矣。

转首从游十五载,关心契阔三千里。

便秋空、边雁落江南,书来未。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一)戊午二月十七日四明窗赋

芳景无多,又还是、乱红飞坠。

空怅望、昭亭深处,家山桃李。

柳眼花心都脱换,蜂须蝶翅难沾缀。

谩相携、一笑竞良辰,春醪美。金兽爇,香风细。

金凤拍,歌云腻。尽秦箫燕管,但逢场尔。

只恐思乡情味恶,怎禁寒食清明里。

问此翁、不止四宜休,翁归未。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三)戊午二月二十四日会碧沚,三用韵

楼观峥嵘,浑疑是、天风吹坠。

金屋窈,几时曾贮,粗桃凡李。

镜断钗分人去后,画阑文砌苍苔缀。

想当年、日日醉芳丛,侯鲭美。春水涨,鳞鳞细。

春草暗,茸茸腻。算流连光景,古犹今尔。

椿菌鸠鹏休较计,倚空一笑东风里。

喜知时、好雨夜来稠,秧青未。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十七)和刘右司长翁俾寿之词

回首家园,竹多屋、水还多竹。

那更是,千峰凝翠,一溪凝绿。

多谢故人相问讯,奚奴步步收珠玉。

叹暮林、飞鸟也知还,寻归宿。遍历了,岳与牧。

享过了,官与禄。算平生万事,尽无不足。

争奈乞身犹未可,只缘欠种清闲福。

想瞿硎、仙子亦相思,山之隩。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