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江行》由清代诗人徐宗达所作,描绘了江上行舟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朔气江河早,风波冷敝裘”以“朔气”点明季节,暗示寒冷的天气,而“江河早”则强调了时间之早,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风波冷敝裘”一句,通过描述风浪使得破旧的裘衣感到寒冷,形象地表现了江上行舟的艰难与不稳定性。
颔联“况兼微雨里,何事却同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艰难与孤独感。在细雨蒙蒙中,诗人与他人一同舟行,既表达了旅途中的无奈与被迫同行,也暗含了人与人之间在逆境中相互依存的情感。
颈联“水势中流险,潮声两岸愁”将视线转向江面,描绘了江水湍急、险象环生的场景,以及两岸传来的潮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险峻,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尾联“阵高征路雁,群泛戏涛鸥”转而描写空中景象,大雁成阵高飞,鸥鸟群集戏水,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通过对比,反衬出诗人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联“愧我无长策,输君得自由。蒲帆幸无恙,踯躅过沙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解决困境的自责与无奈,同时也对能够自由自在的朋友表示羡慕。最后,诗人庆幸自己的船帆安然无恙,得以继续前行,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江行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也有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