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和赤壁词

投鞭可断,问江东、谁是千秋人物。

两点金焦环铁瓮,瓜步临流插壁。

千里乘风,一湾带水,浪卷飞如雪。

滔滔不尽,消磨几许英杰。

一上燕子矶头,旌旗风曳,画角高城发。

六代繁华成往事,自古谁无兴灭。

逝水东归,片帆北去,老我霜华发。

长江天堑,渔舟惯渡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此词《念奴娇·和赤壁词》由清代诗人储贞庆所作,借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与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

开篇“投鞭可断,问江东、谁是千秋人物”,以夸张之笔描绘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引出对历史中真正能称得上“千秋人物”的疑问。接着“两点金焦环铁瓮,瓜步临流插壁”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理景观,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暗示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孤独。

“千里乘风,一湾带水,浪卷飞如雪”三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历史的波澜壮阔,同时也暗含着英雄豪情与命运的起伏。接下来“滔滔不尽,消磨几许英杰”一句,直接点明了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最终结局——被时间所消磨。

“一上燕子矶头,旌旗风曳,画角高城发”描绘了一幅英雄登高望远、壮志未酬的画面,既有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也隐含着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六代繁华成往事,自古谁无兴灭”两句,将目光从个人英雄转向更广阔的历史长河,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深刻感悟。

“逝水东归,片帆北去,老我霜华发”三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自然界的流逝与个人的老去,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有限,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迟暮的感慨。“长江天堑,渔舟惯渡明月”结尾,以长江作为历史的见证,渔舟渡过明月之夜,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寓意着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总有新的希望与力量在不断涌现。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以及对英雄人物命运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

储贞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禹门松径

幽岩石径苔痕曲,千峰染就高低绿。

风激梵声寒,松涛助夜湍。

云埋欹路断,日落樵归半。

新笋接篱腰,吟情渡小桥。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渡江云.都门送京少之楚

长安居不易。蔽裘典尽,还理旧征袍。

念万重烟树,一鞭萧瑟,此去路方遥。

高歌且尽将离酒,莫漫牢骚。

看茫茫、古今失路,多半是吾曹。飘摇。

浮云蔽日,急雪迎风,正长途潦倒。

问年来、滔滔江汉,几许波涛。

挥毫题遍,芳洲草好,将他屈宋魂招。

休更道,置身宜在云霄。

形式: 词牌: 渡江云

点绛唇

憔悴心情,春衫试著腰围胜。

阑干闲凭,一碧疏帘静。那更东风,落尽残红径。

波光映,空明如镜。絮拂娉婷影。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春去也

恰轻寒、乍离情况。初试清和,著意将他酿。

一朝枝上杜鹃啼,麦雨葵风春又往。

纵有画屏难障。满地落红谁葬。

已知抛却惜花人,无聊只向东风想。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