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邓中斋侍郎

海上青油檄,城中白发簪。

百年重得老,万事独馀心。

过客门嗤雁,遐荒字抵金。

平生俱莫料,造物意何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诜为悼念邓中斋侍郎所作,通过描绘海上的檄文与城中的白发,以及对百年老年的感慨,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其一生的追忆。

首句“海上青油檄”以“青油檄”象征邓中斋侍郎的政绩与声望,暗示其在官场上的显赫地位和深远影响。海上的背景则赋予了这份功绩一种宏大的历史感,仿佛其政绩如同波涛般广布四方。

次句“城中白发簪”则转而描绘邓中斋侍郎晚年的生活状态,以“白发簪”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城中的背景则与前句的“海上”形成对比,强调了从辉煌的官场生涯到平静的老年生活的转变。

接下来的“百年重得老,万事独馀心”两句,是对邓中斋侍郎一生的总结。通过“百年”与“万事”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复杂经历的感慨。同时,“重得老”与“独馀心”则突出了邓中斋侍郎在晚年时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即使面对岁月的无情,仍能保持自我,坚守初心。

“过客门嗤雁,遐荒字抵金”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邓中斋侍郎的名声比作“嗤雁”,即如雁群般广泛传播,又比作“字抵金”,即价值连城,以此来赞美邓中斋侍郎的影响力和声誉。同时,“过客门嗤雁”也暗示了邓中斋侍郎在世时的广泛交往和深远影响。

最后,“平生俱莫料,造物意何深”表达了对邓中斋侍郎一生的复杂情感和对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平生俱莫料”这句话,诗人感叹邓中斋侍郎的一生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变数,而“造物意何深”则表达了对命运安排的敬畏与不解,同时也蕴含着对邓中斋侍郎一生所体现的智慧与坚韧的敬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邓中斋侍郎生平的回顾与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政治成就和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生命的哀思与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327)

刘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字:桂翁
  • 号:桂隐
  • 籍贯:吉安庐陵
  • 生卒年:1268—1350

相关古诗词

又代挽

雅望惊南北,斯文属古今。

艰危鲁连意,老大管宁心。

落日空庵白,秋风病发深。

太玄当有识,流落欲千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挽李凤林

笃行成迂阔,垂言累隐沦。

儒林多未传,耆旧已无人。

家学传衣重,门生负土新。

未须生世早,相望一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萧方厓御史

岁月无馀分,功名不计身。

世方危独行,天若忌斯人。

精郁山川古,魂流楚越春。

遥怜无尽意,未必著坚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胡宗瑞节推

海内多先友,如今可几人。

高冠馀后死,一第是前身。

雅俗形神远,穷通表里醇。

山阳寒笛断,宿草欲生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